[出处]《针灸甲乙经》:“承光,在五处后两寸,足太阳脉气所发;刺入三分,禁不可灸。”
[穴名解]“承”指受,“光”指明。因主治目疾,使之重新承受光明而名。
[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文]寸,旁开1.5寸。(图8—14—2)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浅层[章]布有眶上神经和眶上动、静脉。深层为腱膜[来]下疏松组织和颅骨外膜。
[取法]在五处穴后1.5寸,五处与通天[自]之间取穴。
[功用]清热散风,明目通窍。
[主治]头痛,目眩,呕吐烦心,目视不明[湖],鼻塞多涕,热病无汗。
[刺灸法抨刺0.3-0.5寸;可灸。
[配穴举例]配肝俞、中封,治疗头痛、目[南]眩;配合谷.迎香,治疗感冒、鼻塞流涕;[长]配承泣、太阳,治疗视力减退、目翳。
[现代研究]临床用于面神经麻痹,近视眼,鼻炎,嗅觉障碍,上颌窦炎,眩晕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