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取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外踝正下方凹陷处取穴。
穴位定位所用的“寸”和我们日常的概念不[文]同,而是指的“同身寸”,什么是同身寸?[章]
申脉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来]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取穴】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外踝正[自]下方凹陷处取穴。
【主治病症】
1.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内耳性眩晕,失[湖]眠,癫痫,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后遗症;[南] 2.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下肢瘫痪,关节[长]炎,踝关节扭伤。
【刺灸法】
刺法:直刺或略向下斜刺0.2~0.3寸[沙],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中]分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腓骨肌下支持带、[医]腓骨长、短肌。皮肤由腓肠神经分布。深筋[康]膜形成腓骨肌下支持带,限制腓骨长、短肌[复](腱)于外踝下方的踝沟内。二肌腱穿经支[理]持带的内面时,有一总腱鞘包绕,以减少肌[疗]腱在运动过程的摩擦。二肌由腓浅神经支配[培]。血液供应来自外踝前后动脉、跗外侧动脉[训]、腓动脉的跟外侧支,以及足底外侧动脉的[学]分支等形成的外踝网供应。
【功用】舒筋活络,清热安神,利腰膝。
【临床应用】
【间歇期痫证】
主穴 印堂 鸠尾 间使 太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行间、内关、合谷;风痰闭[习]阻者,配本神、风池、太冲;心脾两虚者,[网]配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者,配肝[文]俞、肾俞、太溪;瘀阻脑络者,配太阳、膈[章]俞、内关;夜间发作者,配照海;白昼发作[来]者,配申脉。
方义 督脉为阳脉之海,印堂属于督脉,可调神开[自]窍;任脉为阴脉之海,鸠尾为任脉络穴,可[湖]降气解郁,是治疗癫痫的要穴,两穴相配调[南]理阴阳,平抑风阳;间使为心包经穴,可疏[长]通心包经气血,为治痫经验穴;太冲为平肝[沙]熄风之要穴,癫痫发作多因与痰浊内阻,故[中]取丰隆豁痰化浊。
【戒毒综合征】
主穴 水沟 风池 内关 劳宫 合谷 丰隆
配穴 腹泻者,配足三里;失眠者,配照海、申脉[医];恶心、呕吐者,配内关。
方义 水沟乃督脉要穴,督脉内通于脑,风池位于[康]枕后,内络于脑,二穴可醒脑开窍;内关乃[复]心包之络穴,劳宫乃心包经之荥穴,合用可[理]宁心安神,清心除烦;合谷调神导气、镇痛[疗]宁神;丰隆为化痰要穴,可健脾化痰、宽胸[培]通络。
【外感头痛】
主穴 百会 太阳 列缺 风池
配穴 风寒头痛者,配风门、合谷;风热头痛者,[训]配大椎、曲池;风湿头痛者,配头维、阴陵[学]泉。阳明头痛者,配攒竹、合谷、内庭;少[习]阳头痛者,配率谷、外关、足临泣;太阳头[网]痛者,配天柱、后溪、申脉;厥阴头痛者,[文]配四神聪、太冲、内关。
方义 百会位于巅顶,太阳位于颞侧,又为止头痛之效穴,两穴相配,可疏导头部经气;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又有“头项寻列缺”之谓;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擅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