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经络穴位知识 / 正文

四关穴:开四关(开四关的作用)

四关穴即合谷穴、太冲穴的总称。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四总穴之一。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和原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合谷穴与太冲穴都是人体的重要保健穴位,两穴合称为“四关穴”,意即人体生命的关口。

开四关为杨继洲注解窦汉卿的<标幽赋>时所提炼出的一种针法,为历代针灸医家所常用.它具有主治广,疗效高,见效快,取穴方便的特点,故颇受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1 开四关的由来 "四关"之名,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其文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这里的"四关"主要是指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没有具体指何穴.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提出:"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首次提出"开四关"之名,原义是指治疗寒热痹痛性病证时当针刺肘膝以下的腧穴.张介宾曰:"四关者,即两肘、两膝,乃周身骨节之大关也."

张志聪认为:“四关者,两肘两腋,两髀两[文]?,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章]行者也。”这里的四关主要指肘、膝、腋、[来]髋等大关节,亦没有明确穴位。直至明初徐[自]凤才将“四关”注释为“太冲、合谷是也”[湖]。杨继洲承之,所注《标幽赋》与徐氏同,[南]明确指出“四关四穴,太冲、合谷是也”。[长]后人袭之,所谓开四关即作用相应手法于合[沙]谷、太冲两穴。2开四关的理论基础2.1[中]从经络理论来看,合谷、太冲为手阳明、足[医]厥阴之原穴,是大肠经及肝经之原气所经过[康]和留止的穴位。

开四关,即针刺合谷、太冲。合谷为手太阳[复]经原穴,可调肺气下降;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理]输穴、原穴,可调肝气上升。两穴一升一降[疗],调节气机周流不息,通达全身四肢。故针[培]刺四关穴,可作为主穴或配穴治疗与气滞相[训]关疾病。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学]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下腹坠痛呈痉挛性[习]或伴有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不[网]适,不伴有盆腔器质性病变者。对于年轻女[文]子的原发性痛经,多见气郁、血瘀为主因。[章]女子以肝为先天,肝气喜条达而恶抑郁,随[来]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在女性身[自]上往往就表现为肝郁气滞。气滞则血运不畅[湖],凝滞于胞宫,于月事来潮之时,经血排而[南]不顺,则为痛经。故临床上可辨证使用四关[长]穴治疗,开四关而调气机,使气机畅而经血[沙]通。对于痛经发作的缓解甚至消除发作疼痛[中],具有一定疗效。

李某,女,22岁。2011年4月20日[医]就诊。痛经2天,疼痛较甚,面色苍白,舌[康]质偏暗,苔薄白,脉至稍快。予开四关。针[复]刺顺序:左合谷、右合谷、右太冲、左太冲[理]。手法:捻转泻法,针刺每针得气后再行下[疗]一针。留针25分钟,留针10分钟后每穴[培]运针30秒。

患者自诉下针左太冲后,自觉经气从左太冲循经上行至小腹,痛明显减轻。起针后,患者自诉已无痛感。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