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经络穴位知识 / 正文

穴位是人体“随身的药箱”

腹腔术后必须等到“排气”才能开始逐渐恢复进食,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虽然很多外科手术本身非常简单,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并发肠粘连、肠梗阻,出现不规则腹痛,却是现代医学的难题之一。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对严重并发症患者施行再次手术松解,易导致“雪上加霜”的局面。

穴位是人体“随身的药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独创性地将针灸技术应用于外科术后,可以更有效地防治肠粘连、肠梗阻,让术后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困扰,更快地恢复健康。

腹部手术真的会“伤元气”吗?

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文]任王宽宇教授介绍,民间流行的说法认为,[章]腹部手术会“伤元气”,从中医的角度看确[来]实有一定的道理。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自]”,气虚则血行不利,导致血脉瘀阻、不通[湖]则痛。腹部手术的创伤和麻醉反应以及术中[南]对胃肠道直接的损伤和刺激,可造成腹腔脏[长]器气滞血瘀,脏腑气机运化失调,传化之物[沙]停滞。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不能顺利恢复,肠的蠕动[中]及吸收能力受限制,不但造成肠腔内液体大[医]量丢失,而且也使得腹腔、肠腔内压力增高[康],出现腹痛、腹胀,各种并发症的危险性也[复]增大。这种情况下,单用西医药治疗和胃肠[理]减压往往很难奏效,且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疗]

两大要穴可促进胃肠道排气

王宽宇教授介绍说,足三里是治疗肠胃痛的[培]首要穴位,属足阳明经胃经多气多血之要穴[训],因其具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宣畅[学]气机等多种功效而倍受关注。上巨虚为足阳[习]明经胃经与大肠经的下合穴,其功能是汇聚[网]浊气冷降下行,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腹胀、[文]痢疾、便秘、肠痛等。

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刺激足三里、上巨虚这[章]两个穴位,对胃肠运动和胃电频率都有明显[来]影响,使前脑啡肽原mRNA的表达明显增[自]加,从而调节胃肠功能,使麻痹的胃肠恢复[湖]蠕动,促使肠腔积气排出,肠道功能恢复正[南]常,有效缓解腹痛、胃肠痉挛等术后并发症[长]。同时,刺激这两个穴位还具有提高机体抗[沙]炎和修复能力、改善病灶周围血管的通透性[中]、控制炎症进展的作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系统[医]地将此疗法应用于临床,结果证明,通过对[康]足三里、上巨虚的刺激,可以促进术后排气[复],对于预防及治疗术后腹胀、肠麻痹、胃肠[理]痉挛性腹痛等并发症有明显的疗效。

外科和中医并不相互排斥

传统的中药在治疗术后肠粘连、肠梗阻方面[疗]同样也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据王宽宇教授[培]介绍,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训]顺”,术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务必要使[学]机体六腑通畅,临床上避免出现腹部痛、胀[习]、闭、呕等关格证候,此外还要避免积聚于[网]胃肠的浊物形成糟粕,不能通降下行,滞塞[文]不通而成余毒。该科自行研制的“排气汤”[章],以“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为法,促进术[来]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加速排气排便,防治肠[自]粘连、肠梗阻,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王宽宇教授认为,提到外科,很多人感觉似乎与中医没有任何关系。手术虽然常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因为人体毕竟不是拆装修理后就能立即恢复正常运转的机器,在经受手术打击后必经过一定阶段后,各项功能才能得到恢复。在这个方面,针灸和辨证使用中药有着其他方法难以企及的疗效。作为开展外科手术的鼻祖,中医药在外科领域中大有可为。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