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医从哪里入门 / 正文

癥瘕用中药灌肠效果好吗?灌肠疗法方法、药方与注意事项(中医治疗灌肠)

妇女下腹部胞中有结块,伴有少腹痛或胀或满,甚或出血者,称为癥瘕。癥者,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瘕者,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癥瘕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本节所述仅指癥瘕之良性者。西医所说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包块等多可归属癥瘕范畴。临床上可有月经改变(周期、经期、经量的改变),或伴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伴肛门坠胀感,压迫症状(尿频、排尿障碍、排便困难),继发性进行性痛经,白带增多,不孕,性交痛等。盆腔检查:若为子宫肌瘤,子宫呈不同程度增大,欠规则,子宫表面有不规则突起,呈实性,若有变性则质地较软;若为卵巢囊肿,肿块位于子宫旁,可为实性或囊性,一般无压痛;若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后上方、子宫后壁或子宫直肠窝处扪及触痛性结节,病变累及卵巢者,可于子宫一侧触及包块。该病若失治或误治,或可发生恶变;若迁延治疗,可造成肿块持续增大,导致不孕或流产、继发性贫血等。

西医多采取激素疗法,包块较大者需手术治疗。

中医认为癥瘕的发生,多由正气不足,外邪内侵,或内伤七情,或饮食、房劳不节,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阻滞,从而形成瘀血、痰饮、湿浊,停聚于小腹,日积月累而成。病理机制以气滞、血瘀为主。病在气者,理气行滞,佐以理血;病在血者,活血破瘀散结,佐以理气。外治法通过药物或非药物的局部作用,发挥行气活血之效,控制包块的增长或使包块缩小,临床症状得以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常用方法有灌肠、外敷、穴位注射、针刺等疗法。那么癥瘕用中药灌肠效果好吗?下面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灌肠疗法方法、药方与注意事项。

灌肠疗法

1.适应证适用于各型癥瘕。

2.操作方法

(1)辨证选方:①气滞血瘀型:保留灌肠方(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各9g,生地、赤芍、当归、枳壳、香附各12g,川芎6g,鳖甲11g,刘寄奴15g);②湿热瘀阻型:灌肠1号方(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各15g,三棱、莪术、丹参、玄胡、黄柏、五灵脂、生蒲黄各10g,生大黄6g);③寒凝血瘀型:灌肠2号方(丹皮、丹参、莪术、炒赤芍各10g,元胡30g,皂角刺、海藻、昆布各20g,熟附子、干姜、艾叶各10g)。

(2)方法:选取上述其中之一方药,将中药加入水600mL浸没,浸泡30分钟,煎至100mL,待药温降至38~40℃倒入一次性灌肠器中。患者左侧卧位,双腿屈膝,用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插入肛门10~15cm,将药液缓慢灌入患者直肠内,保留药液至次日清晨。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3.疗法特点直肠给药可使药液经直肠黏膜渗透吸收,使药力直达病灶,改善盆腔子宫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瘀血消散,起到活血化瘀与行气导滞的作用,同时可促进包块吸收,达到消包块的目的。

4.注意事项

(1)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把握药液温度、灌肠体位、导管插入深度及中药保留时间。

(2)操作应避开经期,嘱患者排空大小便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保留时间,操作结束后垫高臀部,卧床休息1小时。

(3)在灌肠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出现便意、腹胀应减慢滴入速度并降低灌肠器的高度。

(4)室温要适宜,身体暴露部位应注意保暖。

5.临床应用

杨兰等探讨益气消积汤内服和解毒化癥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湿热瘀结证)的疗效。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51例和联合组54例。西药组采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替硝唑注射液+理疗的综合方案。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消积汤内服和解毒化癥汤灌肠。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2.5%,西药组为76.4%,联合组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包块直径小于西药组,主要症状和体征评分低于西药组(P<0.01)。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和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能有效缩小包块、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肖秋萍等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盆腔炎性包块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91例盆腔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是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的方法,而对照组采用的是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的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病症的治疗效果比常规手术治疗效果更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周世谊分析中药灌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4例。一组采用中药灌肠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一组使用口服中药方剂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84.4%;在不良反应、耐受程度、治疗后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等数据的比较中观察组均具有显著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平均P=0.038<0.05,研究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灌肠疗法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应用中具有疗效显著、耐受程度高、复发率低、患者满意率高等诸多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