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10—15厘米长的灯心草或纸绳,蘸麻油或植物油,浸渍长约3—4厘米,点燃起火后用快 速动作对准穴位猛一接触,听到“叭”的一声迅速离开,如无爆淬之声可重复1次。此法主 要用于小儿痄腮、喉蛾、吐泻、惊风等病证。 2.天灸 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 肤可起泡,或仅使局部充血潮红。所用药物多是单味中药,也有用复方者。常用的天灸法有 蒜泥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数十种。
点击电话咨询申申老师吧~~~
(1)蒜泥灸:将:大蒜捣烂如泥,取3—5克贴敷于穴位上,敷灸1—3小时,以局部皮肤 发痒发红起泡为度。如敷涌泉穴治疗咯血、衄血,敷合谷治疗扁桃腺炎,敷鱼际穴治疗喉痹 等。 (2)细辛灸:取细辛适量,研为细末,加醋少许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位上,外覆油纸, 胶布固定。如敷涌泉或神阙穴治小儿口腔炎等。 (3)天南星灸:取天南星适量,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穴上,外覆油 纸,胶布固定。如敷于颊车、颧髎穴治疗面神经麻痹等。 (4)白芥子灸:将白芥子适量研成细末,用水调和成糊状,敷贴于腧穴或患处,外覆以 油纸,胶布固定。一般可用于治疗关节痹痛、口眼喁斜,或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哮喘等证。 I 五、灸法注意事项 (一)施灸的先后顺序 古人对于施灸的先后顺序有明确的论述。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 上后下。”(三)定名、定位、归经和系统分类阶段 随着人们对腧穴主治功效认识的积累和不断深入,古代医家已逐渐认识到腧穴不单是体 表的一个孤立的位点,而且与内部脏腑和远隔官窍组织均有内在联系,继而在对腧穴主治作 用的归类及其与经络脏腑相互关 系的认识、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陆续将其分别归属各 经。这是腧穴发展的成熟阶段,即定位、定名、归经阶段。进而通过对许多腧穴的特殊治疗 作用的发现、总结和归纳,乃有特定穴的分类及其应用经验与理论的产生,腧穴的发展又进 入了系统归类的阶段。15594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