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培训学.按摩中医培训学针灸推拿理疗艾灸考证等找中医药大学申老师手机号就是微信号.加微信送中医针灸学习资料
阴阳互引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用阴经穴治阳经病,用阳经穴治阴经病;还包括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脏病(阴病)取背俞(位于阳),腑病(阳病)取腹募(位于阴)等。 气血分治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虚则掣引之,血实则决之。”马莳曰:“谓导引其气。”决,决破其血。气虚宜引经气,血实则决络血,是为针刺两大治法。 标本虚实例 《灵枢·卫气》曰:“下虚则厥,下盛则热痛。故实(原作“石”,据《太素》《甲乙经》改)者绝(截)而止之,虚者引则起之。”说明十二经标本上下各有所主病症,属实者当绝其根而止,虚者当引其源而起。虚者在起点(本)引之,实者在止点(标)绝(截)之。 病位上下例 《灵枢·刺节真邪》曰:“上寒下热……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是上热下寒,以下引上之法。《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痛……取行间以引胁下。” 即为取以下部穴行间,引治上部病胁痛,是引而下之例。
可见,引法可从气反理论去理解,从阴阳、气血、虚实、标本、上下去把握应用。而其中以本(四肢)引末(头面躯干),以标本虚实例来指导引法应用者为多。 引法的应用 针法 除可在调神针方中应用之外,这种方法还常用于三叉神经痛、多发性疖肿、面部痤疮和慢性麦粒肿等。三叉神经痛见情绪急躁易怒者,为风火上逆之证。针方用面部诸穴浅刺留针以疏通经气,风池、合谷以祛风止痛,配用手足相关荥穴降逆泻火,常有显效。 灸法 常以远道穴用麦粒灸法,是为引法之妙用。远道取穴常以身体末梢穴为主。如耳尖穴是麦粒灸和药笔点灸,可用于各种病症,包括各部扭挫伤、多种急性炎症(急性结膜炎、扁桃腺炎、腮腺炎等)、术后感染和疼痛、急性关节、运动系病症等。再如十二井穴可表里同取,如少冲、少泽治面热面赤、口舌糜烂。也可上下同取,如关冲、足窍阴治偏头痛、耳鸣、耳聋等。 04 决法 决,开通水道,溃堤决岸。“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素问·针解篇》)“血实则决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决就是刺络放血。13992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