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经脉理论中的部分要点,无疾这里不妨再稍作提示: 1 对针灸疗法来说,经脉理论重要的意义,在于勾勒出人体内不同部位(上下、内外)之间存在联系,这样1幅图景。举例来说,针合谷治牙疼,靠的就是经脉理论。 2 经脉特征,主要体现在四肢部,尤其是肘膝关节以下的部位。躯干部更多体现局部治疗作用,其经脉特征不够明显。 3 六阴经与五脏之间,存在相对特异的联系。
咨询申申老师~~手机号就是微信号,加微信送中医教程。
他的话一点也不错,我也明白,能够自学的学科是很有限的,并不是什么学科都可以自学的,所以学科的选择很重要。
然而真正打动我的是他以下这一段话:“你现在生活、劳动在农村,今后一辈子都可能生活在那里。在一个缺医少药的农村中,如果自己不懂医药,生急病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如发热、、腹泻、腰伤等,这些常见疾病时时都可能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大人还好一些,如果是小孩就糟了。譬如小孩高热,特别是发生在夜里,那时候你会六神无主,你会感到恐惧,不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
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听了何黄淼老师的这段话,我被深深地打动了。设身处地地把自己的处境想一想,就会感到学习中医针灸,对我来讲应该是的选择了。
何老师在半睡半醒中,还呢哝睡语,还在讲叙有关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分布和作用,还在自言自语每条经脉的几个主要穴位等。
何老师大概是想到了一个问题,突然清醒起来,说:“问你一个问题,看你对今天讲的东西理解了没有?”
我想一定是一个比较灵活的临床思考题,于是朦胧的睡意一下子就消失了。
“当你遇见一个原因不明的昏迷的病人,从针刺取穴的角度,你应该如何选穴?”何老师问,随后慢慢地补充,“这里不涉及其它种种的诊治与处理。”
我想昏迷的病人主要是头脑的问题,取穴少不了合谷与太冲,但是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位于胸部,所以应该加内关穴。于是我就把自己的意见告诉了何老师。
何老师满意地笑了,笑声惊醒了睡梦中的师母,她劝诫我们早点睡觉,一个转身又睡去了。
其规律为:在上的手三阴经,与胸腔中的心肺二脏联系密切;在下的足三阴经,与腹腔中的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回到主题“选部位”,经脉理论的价值主要是,断此症病位在何经,即所谓“经络辨证”。 腧穴理论,也是针灸学的主要内容之1。如果说经脉理论为“选部位”提供了经线上的依据,那么腧穴理论的作用就主要是给出纬线参考。如此1经1纬,部位就确定下来了。举例来看,有这样1类穴,分布在手指、足趾末端,即所谓同1纬线上。又具有相似的治疗特点,即对急证、热证、官窍病取效甚捷。在腧穴理论中,将这1类穴统称为“井穴”。原穴、合穴、郄穴等,均属此类。当然,腧穴理论中也有不少例外,如背腧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等理论。这里篇幅有限,不妨从以下参考书中寻找答案。 首先,《针灸学》教材中,对腧穴理论的讲述往往代表正统观点,可以作为必要知识了解。对腧穴理论的浅显讲解,可参考谢锡亮编著《针灸基本功》。再深入的论述,可以参考《针灸经典理论阐释》。希望得到更的解释,就需要读赵京生老师主编《针灸关键概念术语考论》,书中对各腧穴理论详究细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当代针灸理论的认识水平。15948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