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谈了谈学针灸的感想,今天我们来说说针灸的练习方法,你如果热爱中医针灸,又没有恒心和坚持!那么你是学不好这个传统技艺的,怨天尤人没有用,中医真是1辈子都学不完(只有活到老、学到老)。中医是黑箱理论,如果只停在理论上去学习,会越走越歪,越学越没有信心,因为脱离了实践这个东西,自己的思维会走入死胡同,而不是真理。只有实践再实践,并真正通过实践去思考,才会明白中医的真意。所以,中医无速成之法。穷极1生,在某些专科能有小成,算是努力并且运气不错的人了。
咨询申申老师~~手机号就是微信号,加微信送中医教程。
古人讲治学有厚积薄发之论,厚积之日,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之际。纵观古今中外,要做好任何一件大事业、大学问,没有经历一番辛勤刻苦的学习训练,没有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的研究精神,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过程,怕是难以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地步。
唐宋八大家里有一个叫曾巩的,在八人之中度仿佛,可是我曾读过他写的一篇文章《墨池记》,里面讲,临川郡有一口长方形水池,称为王羲之墨池。王羲之曾在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曾巩接下来议论道,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更胜,看来他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刻苦用功,而非天才所致。后世人的书法没有能比得上王羲之的,看来是他们所下的功夫不如王羲之啊,这么说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减少呢?何况那些想在某些方面取得很高成就的人?
我次读到这篇文章时惊呆了,没想到书圣也下过那样的苦功,没想到曾巩的文章如此发人深省。原来我看到古人取得辉煌成就,多以为其人天生大才,想不到也和刻苦的学习分不开。想到这里,联想到自己对针灸的学习,即感到深深的愧疚。
曾巩原文章写的更精彩,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下读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诚哉斯言。
《道德经》里讲“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针灸的学习运用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律,人类一切学习的目标也是力求客观真实的反映世界本像,反映宇宙的真实,中国人称为体悟自然。在体悟中发现自然的规律,顺应并运用这个规律。如果有一天,你突然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恭喜,你悟道了!即达到了孔夫子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然而要达到第三种境界,非有一段波澜壮阔甚至惊心动魄的学习、研究、追寻、感悟、痛苦、彷徨、无助、失落、迷茫、惊醒、奋起、重复、发现、发明、创造之历程而不可得。
当然,是凡人,就没有做神能力,因此,做凡人的我们就只有用功了,好了,来吧,开始练习吧! 第1、 针刺手法的练习 ! 1、先从基础练习起,买点写书法的毛边纸或者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卫生纸都可以,裁成2个烟盒大小,几十张吧,用线帮上,井字形,不要绑太紧,然后放蒸锅里面蒸湿了,我们常偷懒拿水泡了,所以线要绑松点,扎泡发了的纸和扎肉挺像,尤其是进针进的深了,有那股粘劲儿。 2、针灸要先练进针,三指持针,放松,手中空,如握气团,以直刺进针为例,起手时针和进针处大概45度角,好似手腕轻轻1转,针就进去了,不是那种很楞楞使劲往肉里面扎。所以拿纸练习先练进针,要求慢慢找那种整劲儿的感觉,1般1次针,1寸针少要进去三分之1(刚开始练进针时候,费了很多针,好在师父常给病人针灸,有很多用完的1次性针供我们练习)。难点在于怎么调节手腕、手指之力,把力通过细小的针体作用到小小的针尖上,练出了整劲就轻松了。拿这个湿纸练挺磨练人的,练2寸3寸后续进针,里面有股粘劲,后练的我们师兄弟几个手都磨破了,起茧子了,好几个月挺疼,好在现在练出来了。159487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