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须“学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
点击电话咨询申申老师吧~~
搞政治要学政史,搞文学要学文学史。当然中医也不例外,也应学好医学史。只有学好医学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医、名著及其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些名医名著是在何等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同时也应了解前世名医的奇闻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岁学医,三十五岁就能临证而成大家。叶天士十四岁学医,先后师从十七人等。这对一个中医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的启发。然而今人视学史为多余,似乎与临证无关,实属大谬。 学古文具备了读古书的能力,学医史明确了读古书的取舍,在选书读书过程中,自然不会陷入歧途。同时还要博览历代医家的医论、医著、医案,对历代医家的成果有一个框架性得了解,对学术理论的构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第二步功夫为“基础功”。
总结现代中医的历史生成,可以说建国以来特殊历史条件以及相关领导人特别是毛泽东对中医的坚定支持,对中医的现代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使得中医能够成为国家认可的官方医疗体系之一。这在世界范围也是的。但细究起来,这一中医体系基本是对西医体系的模拟,在国家建制中甚至还低于西医的位置。过去中医的高机构是卫生部中医司,现在虽然单独成立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其各项业务大多仍受制于卫生部。 由此也反映出当前中国的中医发展存在一个悖论:一方面,中医发展本身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大部分区县都设有中医院;另一方面,这种支持又被限定在现代科层体系的框架内。如今评职称、涨工资、分房子,晋升的依据基本上是做了怎样的"研究"(多为实验室研究),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多为"科研"论文),似乎临床疗效反而不如"科研"与切身的利益关系密切。"科学化"不仅深入中医(作为一个知识体系)的发展,也渗入了中医从业者的具体生活。15671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