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是一种修为
我去我的一个朋友家做客,发现他们家有一块小小的记事板,上面写着“爱情是一种修为”。当场所有的人都酸倒了。当事人若无其事地说这是他们小两口的座右铭,因为他们觉得没有谁生下来就懂得怎么去爱一个人,懂得怎么去经营和维系一段婚姻,所以需要双方好好地学习,好好地修为,一起进步。
说到这里的时候,小两口交换了默契和充满爱意的眼神,让在场的外人坐立难安。
好像我们都没有用这种角度去想过问题,提到学习,我们一定就会立刻想到某种知识或者技术,学校里不提供课程的生活层面的品质我们好像根本不会想到要去修为。
这以后我就开始用不同的角度去想这类的问题。结果真的发现有很多原本觉得理所应当的品质你不能指望与生俱来,确实需要后天的修为,比如说快乐。
“你快乐吗?”哈林在歌里这样地反复问我们,确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改成你懂得快乐吗?或者说你会找乐吗?
快乐这回事确实相当巧妙,没有一个固定的加法可以等于快乐。比如说好看的衣服+好吃的美食是不是就应该等于快乐了呢?可是,真的有很多华衣锦食的人终日里闷闷不乐。还有,旧房子低收入的相加也不一定就不能产生快乐,在我的记忆中,我家低低矮矮的旧居里就常常飘出歌声和笑声。快乐是那么捉摸不定,不学习方法好像真的很难抓住它。
我想起“非典”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谁会快乐立刻被检验了出来。当时病毒的扩散速度非常之快,学校跟学生通报了疫情同时要求学生不要离校。有的学生明白了状况以后就跟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睡睡了,因为不让离校不能出去玩,就自己在校园里打乒乓球啊打羽毛球什么的,听说五一节也不让回家,第一反应却是“可以这么多人一起过五一节太好玩了”。
可是另外一些同学就惨了。被这样的紧急情况吓坏了。先是闹着想回去,发现路上也有危险就立刻觉得走投无路。晚上听说别的系发现了发烧的立刻就在宿舍里吓得哭起来,好像除了被感染绝对不可能有另外的选择了。整晚整晚睡不着,不敢去食堂吃东西,泡方便面又没有心情吃,别说快乐,简直就连活下去的勇气都快没有了。
那阵子的课间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两种场景。有些学生会在阳光下踢毽子,追逐着,笑声朗朗。还有的就坐在花园的台阶边,紧抱膝盖,死锁眉头,看着地发呆,样子可怜极了。
我就在想,对于那么紧张害怕的同学而言,感染的危险真的会要大很多吗?如果大家面临这同样的挑战和危险,为什么会有那么天差地别的不同反应呢?这件事情过后,这些一直愁眉苦脸的同学回想起自己的反应会不会也有些后悔呢?
可见在同等情况下,人真的会有不同的应对,而人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力和协调性都有拓展的余地,并不是“天生乐观”可以一言以蔽之。而你若是也想自己的生命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可以充满阳光,从现在开始就要修习快乐。
全都“婚”了
妹妹终于决定和相爱多年的男友在秋天完婚,时间就定在十一。我满心欢喜地接受了帮忙在长沙预订宴会厅的重要任务,心想还是早订比较保险,所以领了任务就开始联系。
先打在我们家附近的一家五星级酒店:“请问你们那儿‘十一’的中午有中等大小的宴会厅可以办婚礼吗?”是一位先生接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说:“满了,全满了,早满了,不如这样吧,你们改一天?”
这种做法我挺不能接受的,凭什么啊?我妹妹都计划好了,方方面面也都协调过了,这哪能随便改日子啊?我犹豫了一下,就干脆使出了我的杀手锏:“我是著名节目主持人何炅,您再帮我看看有没有空的宴会厅,大小都成。”
那位先生客气地说:“已经听出来了,何老师,我们这儿的厅都提前三四个月就订出去了,你这时候来订真的有点晚了。或者我帮你挪挪晚上的?不太好吧?”
当然不好。我们南方的规矩没有中午以后结婚的。我这位“著名节目主持人”灰头土脸地撤退,赶紧试试别家。
在我厚着脸皮跟无数人介绍了无数次自己的当红地位之后,我非常吃惊地认识到:那天中午,我们家方圆十里所有的星级酒店的宴会厅全都被订走了,而权威业内人士还断言整个长沙的情况应该也都差不多,这样来计算的话,全长沙那天得有多少恩爱佳侣走上红地毯啊?大家怎么全都“婚”了?
说到结婚,我那老搭档李湘的婚事也许是眼下国内最著名的吧?记得她第一次跟我说“我要结婚”的时候我还很不以为然,笑笑说:“你先找到结婚对象再说吧。”她欲言又止,若有所思地点头。那时她刚刚结束一段感情,情绪波动厉害,我真以为那只是女人寂寞的感叹,后来才知道,那大概就是著名的“见面三次就求婚”的时期吧。
其实大家对“一见钟情”这回事都有戒心,说到结婚就更是紧张,我身边有不少朋友甚至有结婚恐惧症。有的是因为从小看爸妈争吵别扭,对婚姻产生了怀疑,有的是因为身边婚姻失败的比率实在是太高了,完全对婚姻失去了信心。我真的遇见过一个剧组里的人全都离婚了的情况!原来人们很需要婚姻带来的安全感,可是现在这样的时局,真的有不少人就是那样相爱着,却并不结婚,很多人对于“婚纸”的依赖越来越小了。
但是,从习惯性的思维逻辑来讲,爱到一定程度,感情就应该升华,也会把结婚当作相爱的必然结果。甚至会有不少幸福的“李湘”们,在相爱和结婚之间搭建了快车道,“速婚”的进度直逼F1。有一天,一位李湘的工作伙伴跟我们聊天的时候说她和男朋友一见钟情,认识了没多久就订婚了。当时姐妹们非常惊讶,特别是湘湘和她的助理小姐一个劲儿地劝她慎重,还说她肯定是一时冲动了,对这样的速度深表怀疑。结果没多久,高调反对“速婚”的湘湘率先答应了刚刚认识的男友的求婚,最绝的是差不多同时助理小姐也遇到了一个男生,居然也在一个月内宣布要结婚了。
这种“速婚”的事情,真的是会传染的吗?
我最近很困惑。是碰巧这段时间我身边结婚的例子多了起来,还是说真的因为什么原因使得整个社会都进入了婚事的高峰期?有没有这种可能: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经济的不景气会让人们缺乏信心,尽量要找一些稳定因素来安慰自己,于是大家就这么纷纷地“婚”了?婚姻对于今天的人们,是一种承诺,一份信任,还是一个赌注,一次冒险呢?今天的我们,究竟需要什么给我们的感情保鲜加固呢?
我向来觉得结不结婚是自然随性的事情,真正到了那个时候自然地举着戒指跪下去真的是很美的事情。可是,总会有记者顺藤摸瓜,饶有兴味地按照莫须有的逻辑问我:“李湘马上就要结婚了,那你会不会也受她的感染,向往这样的幸福,赶快把事儿办了呢?”
这样问,好像在湘湘传出婚讯之前我是一直都迷失幸福方向的人,哭笑不得的我懒得解释我的这么多疑惑,干脆撂句狠话:“湘湘结她的婚,干我什么事啊?”
转背就接到湘湘的电话:“快点来量尺寸!!!伴郎的衣服得开始做了,只剩三个多月啦!”
什么世道啊!12楼Date:2007-10-182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