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恶性肿癌10%,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早期诊断任存在困难,手术切除率不理想,中晚期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仅为5%左右。1978年T、Naka等应用手术合并化疗五年生存期明显提高,从而奠定了化疗在胃癌中的地位,但由于化疗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晚期胃癌的治疗:尤其对晚期胃癌病例,化疗耐受性差,常不能承受常规剂量,为此消除或减轻化疗毒性反应,提高治疗效果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本院肿瘤科于1987年采用广安门医院研制健脾益肾颗粒合并MFV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20例作疗效观察,并采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合并MFV20例作对照,小结如下:一、胃癌晚期一般资料 本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年龄分布如表一,其中>60岁以上者占47%,大不份均为术后复杂病例,入院检查已属IV期病例!全身情况差,均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消瘦乏力,所有病例在术后均经过不规则化疗及中草药,品种繁多,后因发现病情恶化出现转移灶而来本院门诊,全组均有病例切片证实,癌种部位,病理细胞类型,转移部位见表二、三、四。表一 年龄分布情况组别25-4041-5051-60>60合计治疗组男332917女01023对照组男135716女01214表二 癌肿部位组别贲门部胃实部胃小弯幽门管胃大弯胃体部皮革胃合计治疗组198200020对照组183115120表三 病理细胞类型(腺型)组别溃疡型浸型润低分化乳头状粘液型印戎细胞合计治疗组22816120对照组46505020表四 癌种转移部位组别腹腔肝脏锁骨上淋巴结局部合计治疗组774220对照组1034320二、胃癌晚期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MFV化疗方案(M=丝裂霉素,F=5-氟尿嘧啶,V=长春新碱),具体用法为M4mg,F0.5克,V1mgB1i1w1静脉推注,每周二次共二周,以后每周一次,连续用药8-10次为一疗程,同时每日服用中药 ‘‘健脾益肾颗粒一剂,方剂由党参、白术、枸杞子、女贞子、兔菟丝子、补骨脂组成,连续服用30天以上为一疗程,若MFV药物未完成50%剂量,或脾肾方未服满20天者,不列入统计范围。 对照组化疗方案同上,合并清热解毒中药方,方剂由蛇舌草,屯梨根,丰边连,龙葵,必甲,莪术等组成。三、胃癌晚期疗效及化疗反应观察指标 由于晚期病例病情复杂,变化多端,疗效分析判断标准甚难制订,如上腹部肿块单个、多个或隐伏在腹腔内,有呈梗阻症状,有呈恶液质,转移灶也各有不同,本组根据晚期肿瘤的特点,如肿块缩小,腹水消退,痛觉减轻等,以临床主诉症状,客观检查,及病人全身情况作为判断依据,粗略以有效,无效二类分之。 有效:临床主觉症状好转,客观检查好转,能扶持起床活动。 无效:病情未见进步或恶化。 化疗反应观察,以肠胃反应及骨髓抑制程度为标准,胃肠道反应划分为纳差、恶心、呕吐三类,骨髓抑制以白细胞4000为基数,肝肾功能变化,心电图变化均在治疗前后作对比分析。四、胃癌晚期疗效分析 1.治疗组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55%,有效病例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全身情况好转,体力增加,食欲增加,局部肿块缩小,腹水消退等,对照组有效8例,无效12例,有效率40%,显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五。有 效无 效病例数%病例数%治疗组1155%945%对照组840%1260% 2、疗效与药物的关系 全组病例对中药脾肾方均能耐受,疗程都超过30天以上,而对化疗药物有明显不同,治疗组病例对化疗耐受量显著超过对照组,治疗组有效11例M量均>40mg,F量>5.0,V量除一例外均>10mg, 表六。表六 化疗耐量受比较组别M>40mgF>5.0V>10mg有效无效有效无效有效无效治疗组118111108对照组717372
3.疗效与骨髓抑制的关系
治疗组有效11例中,白细胞<4000者3例,无效9例中,白细胞下降3例,对照组有效8例,白细胞<4000者3例,无效12例,白细胞<4000者5例,显见疗效与白细胞下降无明显关系,但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率低于对照组与脾肾方同时使用有关。
五、副反应 全组病组在治疗前后均作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对照,未见任何损害,对骨髓抑制方面,血色素,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未见明显差异,对白细胞抑制作用,治疗组6例下降占30%,对照组8例下降占40%。 胃肠道反应观察,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反应不明显仅有3例在治疗后仍有轻微恶心感,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明显,停止治疗后仍有10例连续恶心,纳差,加有“胃复安”口服及大剂量B6静脉滴注。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更多胃癌的治疗>>上一条:健脾益肾颗粒对胃癌术后化疗减轻毒性作用的观察(二)
下一条:健脾益肾颗粒配合化疗治疗胃癌(一)
相关文章:?健脾益肾颗粒配合化疗治疗胃癌(一
?健脾益肾颗粒配合化疗治疗胃癌(二
?健脾益肾颗粒对小鼠前胃癌术后的影
?中医药治疗胃癌
?胃癌的中医治疗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