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北方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因为炎热的夏季易出现饮食不佳、体重减轻的现象。立秋后天气转凉,胃口大增,于是便有了吃肉食来补养夏季消耗,增强体质的风俗。
过去,人们生活水平较低,食物匮乏,加上夏季农田耕作劳顿,体力消耗很大。人们为了弥补身体的劳损,煮肉炖鸡,做些营养比较丰富的美食,以补养身体。这在食物缺乏、脂肪和蛋白摄入不足的年代,“贴秋膘”是有科学道理的。当今,城乡居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很多人还出现了蛋白质、脂肪摄入量超标,因此“贴秋膘”一定要适度,以清补为主,荤素搭配,均衡营养。
盛夏,人们多有消化功能减弱的现象,初秋若大量食补,会骤然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所以,“贴秋膘”要循序渐进,给胃肠一个调整适应期。
秋季进补,首先要补充蔬菜和水果,每天应摄取300~600克。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中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它们却是调节身体气血运行的关键物质。
其次要补充五谷杂粮,每天根据运动量应摄取200~500克。人每天要通过五谷杂粮来补充人体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这是人体最经济、最清洁的能量来源,建议细粮粗做,粗粮细作,粗细搭配。
秋季“贴秋膘”,适当增加一些动物性食品也是符合人体需求的。推荐每天摄入动物蛋白100克左右,包括牛奶、鱼、鸡蛋、鸡鸭肉、牛羊肉、猪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