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灵枢·本输》:“脾……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
[别名]太都。
[穴名解]都,指都城。古有四县口都之说[文],脾主四肢,故都含脾土之意。穴在足大趾[章]内侧,第1跖趾关节前赤白肉际处,该处皮[来]肉丰厚,骨关节隆起,故名大都。
[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自]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图8[湖]—9—1)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第1趾骨基底部[南]。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固有神经浅静[长]脉网,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取法]在足大趾内侧,第1跖趾关节前,[沙]赤白肉际处取穴。
[功用]健脾和胃,回阳救逆。
[主治]腹胀,胃痛,食不化,呕逆,泄泻[中],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
[刺灸法]伸足取穴。直刺0.2-0.3[医]寸;艾炷灸1—5壮,或温和灸5-10分[康]钟。
[配穴举例]配大都、商丘、阴陵泉,主治[复]脾虚腹泻;配经渠,主治热病汗不出。
[附注]“荥”穴。
[现代研究]在X线钡餐观察下,针刺大都可使胃蠕动减慢。有实验表明:针刺大都穴比注射促肾上腺皮激素25单位所产生的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效应强。因而,有人认为大都穴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敏感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