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针灸甲乙经》:“通谷,在幽门下一寸陷者中,冲脉足少阴之会,刺入五分,灸五壮。”“腹”字后加。
[别名]通骨。
[穴名解]通,指通过,谷,指水谷。穴平[文]上脘穴,内应胃脘上部,为水谷通过之道,[章]故以为名。
[位置]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来]线旁开0.5寸。(图8—11—8)
腹通谷穴位位置图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自]腹直肌。浅层布有腹壁浅静脉和第6、7、[湖]8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南]深层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6[长]、7、8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沙]、静脉。
[取法]仰卧,先取脐上5寸的上脘,再于[中]其旁0.5寸外取穴。
[简易取法]脐上5寸,旁开0.5寸。
[刺灸法]仰卧位取穴。直刺0.5—0.[医]8寸;艾炷灸5-7壮,或温和灸10—2[康]0分钟。
[功用]清心益胃,降逆止呕。
[主治]腹痛,腹胀,呕吐、口吐清涎,食[复]饮不化,心痛,心悸,胸胁急痛,口眼歪斜[理],暴暗,舌下肿难言,鼻流清涕,癫痫,惊[疗]惧,项似拔不能回顾等。
[配穴举例]配胃俞、足三里,主治腹痛,[培]腹胀。
[现代研究]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扩张,哮喘,肺气肿,癫痫,心悸,肋间神经痛,呕吐,腹泻,眼结膜充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