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灵枢·本输》:“三焦……,行于支沟,为经。”
[别名]飞虎,飞处。
[穴名解]支,通肢;沟,指沟渠。穴在上[文]肢前臂尺桡二骨之间,因喻脉气行于两骨间[章]如水行于渠故而得名。
[位置]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来]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自]图8-7-4)
[解剖]皮肤瞩→皮下组织→小指伸肌→拇[湖]长伸肌→前臂骨间膜。浅层布有前臂后皮神[南]经、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骨问[长]后动、静脉和骨间后神经。
[取法]伸臂俯掌,于腕骨横纹中点直上3[沙]寸,尺、桡两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处取穴[中]。
[简易取法]掌背腕横纹中点上4横指,前[医]臂两筋之间即是本穴。
[功用]理气清热,降火通便。
[主治]暴喑,耳聋,耳鸣,目赤,目痛,[康]咽肿;便秘,呕吐,泄泻,经闭,产后血晕[复]不省人事,胁痛,肩臂腰背酸痛,项不得回[理]顾,腋肿,热病,胸膈烦闷,四肢浮肿,逆[疗]气,咳嗽,卒心痛,面热等。
[刺灸法]俯掌取穴。直刺0.3—0.5[培]寸;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训]分钟。
[配穴举例]配阳池、八邪,主治手指震颤[学];配足三里,主治便秘;配章门,主治胁肋[习]痛。
[附注]“经”穴。
[现代研究]配合足三里、三阴交等穴,,留针3盼钟,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增强;对胸腔手术有镇痛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肋间神经痛,肩臂痛,心绞痛,心肌炎,胸膜炎,肺炎,乳汁分泌不足,丹毒,上肢瘫痪,急性舌骨肌麻痹,呕吐,产后血晕等。为针麻常用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