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哑门一穴,作瘩。”
[别名]舌厌,舌黄,舌肿,横舌,瘩门。
[穴名解]哑门之名,著戒垂后,误灸之,[文]则必哑也。
[位置]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章]寸,第1颈椎下。(图8—2—4)
[解剖]皮肤→呻皮下组织→左、右斜方肌[来]之间→项韧带(左、右头夹肌之间→左、右[自]头半棘肌之间)。浅层布有第3枕神经和皮[湖]下静脉。深层有第2、第3颈神经后支的分[南]支,椎外后静脉丛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长]支。
[取法]俯卧位或正坐伏案。在项部,当后[沙]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处取穴[中]。
[功用]开喑通窍,清心宁志。
[主治]舌强不语,暴喑,颈项强急,脊强[医]反折,瘼疚,癫疾等。
[刺灸法]向下颌方向刺0.5—1.0寸[康];可灸。注意:针刺哑门穴时,进针要缓慢[复],切勿朝鼻的方向,最深不能超过1.5寸[理]。因其深部正对延髓,乃重要生命中枢之所[疗]在。
[配穴举例]哑门配通天、跗阳,主治头重[培]痛;哑门配关冲,主治舌强不语;哑门配风[训]府、合谷,主治喑哑。
[现代研究]近代有实验说明针刺哑门穴有促进血浆纤溶系统活性增强,使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