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包括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后者又称高胆红素血症。本病发生多少与种族、地区、胎龄、喂养方式有关。如东方人高于西方人,早产儿多于足月儿,母乳喂养儿多于人工喂养儿。
中医称为“胎黄”、“胎疸”,是指以皮肤黄、目黄、小便黄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病因病机
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阻滞,或瘀积[文]发黄。孕母受湿热传于胎儿;或小儿产时、[章]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湿热之邪未能输化,郁[来]结于里,熏蒸肝胆,以致胆汁外泄,而致皮[自]肤面目发黄;因黄色鲜明,常伴热象,故属[湖]阳黄之候。若由于小儿体禀脾阳虚弱,复由[南]孕母内蕴之湿所传;或生后为湿邪所侵,脾[长]阳受困;亦可因寒湿阻滞,气机不畅,以致[沙]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因黄色晦[中]暗,精神疲乏,故属阴黄之候。若湿热蕴郁[医]日久,肝胆郁滞,气血瘀阻,则为肝脾大之[康]瘀积发黄。若湿热化火,热毒炽盛,热极生[复]风,可出现胎黄动风之证(相当于核黄疸)[理]。若患儿禀赋虚弱,湿热炽盛,正不胜邪,[疗]则可出现胎黄虚脱之证(相当于重度溶血性[培]贫血而引起的急性心功能衰竭)。
1.外敷法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15克,杏仁6[训]克,郁金、白茅根、车前子、牡丹皮、巴豆[学]霜各l0克,豆豉20克。共煎汤,用纱布[习]蘸药液热敷。用于湿热内蕴型和气血瘀滞型[网]。
2.灌肠法
茵陈、栀子、大黄、甘草各l0克煎汤,浓[文]煎取汁40毫升,每次20毫升保留灌肠,[章]每日一次。
3.沐浴法
大黄、栀子、黄柏、芒硝各10克。共煎取[来]汁1000毫升,擦洗患儿全身,一日两次[自],3日一疗程。用于湿热内蕴型。
4.推拿法
方法一:取心俞、膈俞穴,每日两次,一周[湖]为一疗程。
方法二:按压胆囊穴,每日两次,每次3分[南]钟。
5.敷脐法
茵陈、栀子、大黄、芒硝各30克,杏仁6克,常山、鳖甲、巴豆霜各12克,豆豉60克。将上药加水共煎汤去渣,用纱布蘸药液热敷脐部,每次15分钟,每日3~4次,3日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