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经络穴位知识 / 正文

急性胆囊炎针刺穴位疗法(急性胆囊炎的针灸治疗)

急性胆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80%~95%的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另有10%左右的患者并无胆囊结石,而是因细菌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所致,称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本病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男女发病比例为1:3左右。本病属中医“胆胀”、“胁痛”、“腹痛”、“黄疸”等范畴。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取穴:日月、期门、肝俞,配内关、[文]阳陵泉、太冲。手法:针用泻法(取左侧卧[章]位,均针右侧),每5分钟行针一次,留3[来]0分钟。随证加减:高热不退可加合谷、曲[自]池、大椎;恶心、呕吐可加足三里、中脘。[湖]

(2)主穴:①右胆俞、日月、中脘;②右[南]胆俞、期门、日月。配穴:足三里(或胆囊[长]穴)、阳陵泉、丘墟、太冲。手法:每次取[沙]主穴和1~2对配穴,针用泻法,留针30[中]分钟,每3~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治1~[医]2次。随证加减:绞痛加合谷;呕吐加内关[康];高热加曲池;黄疸加至阴。

(3)体针主穴为阳陵泉、胆囊穴、足三里[复],配穴为章门、期门、曲池、合谷,强刺激[理],加留针,每日针刺一次,每次选4~5穴[疗],留针30分钟,5~7日为一疗程。

2.耳针疗法

(1)取穴:神门、交感、肝、胆、胰区、[培]十二指肠。方法:取反应敏感的耳穴2~3[训]对,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学];也可用电针或于上述穴区埋针或压王不留[习]行籽,每2~3天换一次。平时自行用手按[网]捏留针(压丸)处1~2分钟,每日3~5[文]次。

(2)取皮质下交感、胰穴、胆穴,中等刺[章]激后留针或埋针。

(3)处方:神门、胰胆、肝、肩。配穴:[来]交感、内分泌、十二指肠、脾。操作:以主[自]穴为主,再选择1~2个反应明显的备用穴[湖]而行针刺法。重刺激,留针30~60分钟[南],留针期间间断刺激。根据发作与否,每日[长]1~3次,7~15日为一疗程。

3.电针疗法

主穴:日月、期门、右胆俞、中脘(均连阴[沙]极)。配穴:足三里、阳陵泉、胆囊穴、太[中]冲、内关(均连阳极)。方法:取主穴和配[医]穴1~2对,进针得气后,接G-6805[康]治疗机,用疏密波,强度由弱到强,以耐受[复]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理](起针后服50%硫酸镁40毫升有助排石[疗])。10次为一个疗程。

4.穴位埋针法

处方:期门透章门、巨阙透上脘、九椎透十[培]椎(夹脊右侧)、肝俞透胆俞。操作:选用[训]28号0.5~3寸毫针,局部常规消毒,[学]针刺得气后,用胶布将针柄固定于皮肤,埋[习]藏2~3天。在埋藏期间,注意埋针部位有[网]无刺痛,如有刺痛感,即将针拔出。

5.灸法

(1)处方:阳陵泉、期门、日月、肝俞、[文]胆俞、太冲、足临泣。发热加大椎、曲池、[章]合谷;绞痛加丘墟、足三里;胸满加膈俞、[来]内关、丰隆。操作:用灸条在以上穴位处施[自]以雀啄灸,以皮肤潮红为度,每穴施灸10[湖]分钟,每日两次,7日为一疗程。

(2)处方:神阙穴。操作:将食盐研细后[南]经锅炒制,取5~l0克,艾炷数壮,汤匙[长]一把。治疗时令患者仰卧露腹,将食盐均匀[沙]地铺于脐中,厚约0.3厘米,直径2~3[中]厘米。上置艾炷一壮,点燃,待烧至刚有温[医]热感时用汤匙压灭其火(注意不宜烧得太过[康]和压得过猛,以防烫伤),脐部会有较明显[复]的烧灼感,向腹中扩散。每日一次,直至疼[理]痛缓解或压痛减轻为止。

6.拔罐法

处方;肝俞、胆俞。操作:用中型火罐对准[疗]穴位用闪火法将罐拔于穴位处,留罐20分[培]钟,每日两次,5日为一疗程。

7.三棱针法

处方:前腹正中线及旁开2寸线上自剑突下[训]或肋弓下到肚脐的经穴。操作:局部常规消[学]毒,以左手拇食指捏起皮肤,右手持三棱针[习]快速直刺一分,针刺后,每穴挤出血3滴。[网]每日一次,5日为一疗程。

8.梅花针疗法

处方:阿是穴、背腧穴、夹脊穴。操作:局[文]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中度叩击,以皮肤红[章]润少量出血为度。每日一次,7日为一疗程[来]

9.推拿疗法

处方:日月、中脘、胆俞、肝俞。操作:患[自]者取仰卧位,点按右侧日月穴,以患者能忍[湖]受为度,约3分钟,再将两手置于胸肋部,[南]自内向外搓揉约36次。在中脘穴上做一指[长]禅推法3分钟,再用掌由上至下轻轻推揉腹[沙]部36次。患者俯卧位,点按双侧胆俞、肝[中]俞,每穴约3分钟,再用掖法沿膀胱经背腧[医]穴由上至下掖3遍。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康]程。

10.中药敷贴法

处方:山栀10克,生大黄10克,芒硝1[复]0克,冰片1克,乳香3克。操作:上药共[理]研细末,为一次量。加蓖麻油30毫升,7[疗]5%乙醇溶液10毫升,蜂蜜适量,调成糊[培]状,敷于胆囊区。每天一次,每次可保持8[训]~12小时。用至腹胁疼痛缓解而不拒按为[学]止。一般外敷即觉舒适,数分钟后疼痛即开[习]始减轻,在30~60分钟内疼痛减轻更为[网]显著。本散外敷后,如使用较久,少数患者[文]局部皮肤可起红色皮疹作痒,停药即可逐渐[章]消失,一般不必作特殊处理。

11.穴位注射

取穴:胆俞、足三里、中脘、胆囊穴。方法:取1~2穴,每穴注入10%葡萄糖注射液5毫升,或当归液(或红花液)1~2毫升,进针得气后,强力快速注入,每日1~2次。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