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医得效方》卷四:参术散
别名
参术汤(《类证治裁》卷六)。
处方组成
人参 白术(去芦,炒)干姜(炮)白豆蔻仁 缩砂仁 丁香 橘皮 甘草(略炒)各等分
制法
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
主气虚及虚弱人髀痛。
用法用量
每服9克,加姜3片,煎取药汁,调炒过真[文]蚌粉6克内服。
摘录
《世医得效方》卷四《赤水玄珠》卷十一:[章]参术散
处方组成
人参30克 白术60克 桂心21克
制法
上药研末。
功能主治
主虚劳自汗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水煎服。
摘录
《赤水玄珠》卷十一《永类钤方》卷二十一[来]:参术散
处方组成
人参1分,白术1分,茯苓1分,山药1分[自],扁豆(炒)1分,干葛1分,藿香1分,[湖]丁香1分,甘草(炙)1分,诃子(炮肉)[南]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吐泻,亡失津液,烦渴心燥,不食。
用法用量
3岁1钱,水半盏,加生姜2片,煎,空心[长]服。
摘录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袖珍小儿》卷六:[沙]参术散
处方组成
人参(去芦)1钱,白术1钱,木香1钱,[中]茯苓(去皮)1钱,甘草(炙)1钱,藿香[医]叶(拂去尘土)1钱,葛根(炒)2钱。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婴孩小儿脾胃久虚.顺时泄泻频并不止,津[康]液枯竭,烦渴多燥,但欲饮水,乳食不进,[复]羸困少力,因而失治,变成风痫,不问阴阳[理]虚实。
用法用量
用生姜3片,大枣1个,去核同煎,食前服[疗]。
伏暑烦渴,加益元散,用白汤调服;吐泻,[培]加丁香、黄耆(密炙)、白扁豆(炒,去皮[训])各1钱。
摘录
《袖珍小儿》卷六《幼科证治大全》引《全[学]幼心鉴》:参术散
处方组成
人参1钱,白术1钱,猪苓1钱,干姜1钱[习],泽泻3钱,赤茯苓3钱,木通3钱。
功能主治
婴孩小儿,初受湿气,身体疼痛,发热恶风[网],多汗,面浮,作呕,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上入灯心7茎,车前子一捻,水煎服。
摘录
《幼科证治大全》引《全幼心鉴》《杏苑》[文]卷七:参术散
处方组成
人参1钱5分,白术1钱5分,泽泻1钱,[章]麦门冬1钱,赤茯苓1钱,甘草梢1钱,滑[来]石1钱。
功能主治
气虚淋沥。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用竹叶30片,灯心20茎[自],水煎,温服。
摘录
《杏苑》卷七《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参[湖]术散
处方组成
参、术、苓、草、芎、归、芍、生地、广皮[南]、牡丹皮、知母、香附。
功能主治
经行后劳役过度,烦热,口燥,咽干,四肢[长]倦怠,经血6-7日不止,劳则伤脾。
各家论述
四君以补气,四物以补血,香、广以顺气快[沙]膈,使水谷进而阴血生,更加丹皮、麦冬、[中]知母以滋阴补肾,使津液生而烦热退;再宜[医]节劳养性,自无伤脾之患矣。
摘录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痘疹仁端录》卷[康]八:参术散
处方组成
白术1两,人参4分,茯苓4分,砂仁4分[复],炙草4分,米仁4分,肉果4分,莲肉4[理]分,橘红4分,木香3钱,神曲。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虚寒作泻。
用法用量
米汤送下。
摘录
《痘疹仁端录》卷八《魏氏家藏方》卷二:[疗]参术散
处方组成
人参(去芦)半两,桑白皮(炒)半两,白[培]术(炒)1两,诃子(去核)1两,白茯苓[训](去皮)1两,桔梗(炒)1两,甘草(炙[学])1两,大腹子2枚。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上膈痰壅,咳嗽声微,或表中风邪,里则不[习]消。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网],煎至7分,食后服。
摘录
《魏氏家藏方》卷二《得效》卷四:参术散[文]
别名
参术汤
处方组成
人参、白术(去芦,炒)、干姜(炮)、白[章]豆蔻仁、缩砂仁、丁香、橘皮、甘草(略炒[来])各等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心脾虚痛,虚实泄泻。
用法用量
参术汤(《类证治裁》卷六)。
摘录
《得效》卷四《活幼心法》卷八:参术散
处方组成
白术(用里白无油者去芦,刮去皮,炒)1[自]两,人参5钱,白茯苓(去皮)5钱,砂仁[湖]5钱,炙甘草(去皮)5钱,薏苡仁(炒熟[南],拣净)5钱,家莲子(去心,炒)5钱,[长]真神曲(炒)5钱,山楂肉5钱,肉豆蔻([沙]面裹煨熟,去面切细,用火纸包,打去油净[中])4钱,诃子(煨,取肉去核)4钱,陈广[医]皮(洗净,去筋膜,晒)4钱,南木香3钱[康]。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脾虚吐泻交作,其泻每日只溏粪1-2[复]次,屡作不止。痘色淡白,脾胃虚寒,大便[理]泄而青白滑利不止者。
用法用量
每用2钱,清米饮调,食前温服。儿有不肯[疗]服者,入稀粥内和服。
摘录
《活幼心法》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