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经络穴位知识 / 正文

穴位的作用(人体经络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穴位的作用与脏腑和经络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反应病症以协助诊断以及接受刺激以防治疾病两个方面。

《灵枢·邪客》说:“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胭”。《类经》注说:“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这说明穴位在病理状态下具有反应病候的作用。如有胃肠疾患的人常在足三里,地机等穴位上出现压痛或过敏,有时还可在第五至第八胸椎附近触摸到软性异物;患有肺病的人,常可在肺俞、中府等穴位处有压痛、过敏及皮下结节。因此,实践中常用指压背俞穴、募穴、郄穴、原穴的方法,察其穴位的压痛、过敏、肿胀、硬结、凉热,以及局部肌肉的坚实软硬程度,并观其皮肤的色泽、瘀点、丘疹、脱屑,以及肌肉的隆起或凹陷等来协助诊断,这就是《灵枢·官能》所说的:“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灵枢:刺节真邪》又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

近几年来,在利用穴位协助诊断方面又有新[文]的发展,如耳廓中耳穴的测定,对原穴用导[章]电量的测定,对十二井穴用知热感度的测定[来]等,通过仪器对这些穴位的探测,可以在一[自]定程度上反应经络、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湖],为协助诊断增添了新的内容。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有大谷十二[南]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长]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沙],指出穴位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邪[中]气所客之处所,又是按摩和针灸防治疾病的[医]刺激点。穴位防治疾病的关键就是接受适当[康]的刺激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复]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理]目的。穴位防治疾病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疗]三个方面:

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穴位(包括十四经[培]穴、奇穴、阿是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训]特点,这些穴位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学]近组织、器官的病症,如眼区的睛明、承泣[习],四白等穴位,均能防治眼病;耳区的听宫[网]、听会、耳门等穴位,均能防治耳病;胃部[文]的中脘、建里、梁门诸穴,均能治疗胃病等[章]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穴位主治作用的[来]基本规律。在十四经穴位中,尤其是十二经[自]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不仅能治[湖]疗局部病症,而且还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南]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疾病,有的[长]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合谷穴,不仅[沙]能治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部的疾病[中],同时还能治外感病的发热;足三里穴不但[医]能治疗下肢疾病,而且对调整消化系统的功[康]能,甚至对提高身体免疫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复]大的作用。

3.特殊作用。实践证明点按、针刺某些穴位,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到双重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穴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穴又能通便。心动过速时,针刺内关穴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针刺内关穴又可使之恢复正常。此外,穴位的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穴退热,至阴穴矫正胎位等,均为其特殊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