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药 / 正文

中药白接骨别名是什么?有毒吗?白接骨的功效用途(白接骨草药图片)

《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Bái Jiē Gǔ

【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文]、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章]见愁[浙江]

【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来]stasiella chinensis (S. Moore) E. Hossain [Asystasia chinensis S. Moore],以全草或根状茎入药。夏秋[自]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用于肺结核,[湖]咽喉肿痛,糖尿病,腹水;外用治外伤出血[南],扭伤,疖肿。

【用法用量】 1~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晒干[长]研末撒伤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接骨 《*辞典》

【出处】《浙江民间草药》

【拼音名】 Bái Jiē Gǔ

【别名】玉龙盘、无骨苎麻、玉梗半枝莲([沙]《百草镜》),玉按骨、血见愁、玉钱草、[中]麒麟草、玉连环(《纲目拾遗》),接骨丹[医]、接骨草、猢狲节根、金不换(《浙江民间[康]常用草药》),橡皮草(江西《中草药学》[复])。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小阿西达的根茎或全[理]草。夏、秋采全草、根茎。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70厘米。地下[疗]茎白色,质脆,带方形,有白色粘液。茎方[培]形,具分枝,全体光滑无毛。叶对生,卵形[训]、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0厘米,阔2[学]~4.5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习]楔形至近圆形,常下延至叶柄,边缘具极不[网]明显的锯齿。总状花序顶生,苞片披针形;[文]花序主梗及花柄和花均密被绛紫色的圆头长[章]柄腺毛;花长3.3厘米,淡紫红色;萼钟[来]状,深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先[自]端5裂,裂片半椭圆形;雄蕊4,着生于花[湖]筒基部,不超出花筒外,花药棒形,花丝较[南]花药短而光滑;雌蕊长2.7厘米,基部有[长]蜜盘,花柱白色光滑,柱头略两叉,近于头[沙]状,子房2室。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生于山区阴地。分布我国东南[中]至西南部。

【性味】

甘淡,平。

①《纲目拾遗》:"味甘淡。"

②《浙江民间草药》:"味淡,性平。"

【归经】《纲目拾遗》:"入肺经血分。"

【功能主治】

止血,去瘀,清热解毒。治吐血,便血,外[医]伤出血,扭伤,疖肿,咽喉肿痛。

①《纲目拾遗》:"根:治吐血,肠红下血,跌打损伤。"

②《浙江民间草药》:"去瘀。治破伤风。"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外伤出血,扭伤,[康]疖肿,下肢溃疡,腹水,肺结核。"

④江西《中草药学》:"止血,接骨。治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根[复]1~2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研末撒[理]

【附方】

①治外伤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捣烂外敷[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创伤出血:白接骨全草或根晒干,研末[培],加少许冰片,撒敷伤口。(江西《中草药[训]学》)

③断指再植:鲜白接骨全草加食盐捣烂外敷[学],再包扎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浙江民[习]间常用草药》)

④治扭伤:白接骨根茎、黄栀子、麦粉各等[网]量,加食盐捣烂,包敷伤处。或白接骨根加[文]蒴藋根等量,捣烂外敷,每天换一次。(《[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上消化道出血:白接骨根茎或全草研末[来]冲服。(江西《中草药学》)

⑥治疖肿,下肢溃疡:白接骨全草加适量白[自]糖,捣烂外敷。

⑦治肺结核:鲜白接骨根茎二两,水煎服。[湖]

⑧治腹水:鲜白接骨根一两,水煎服。

⑨治糖尿病:白接骨全草一两,元宝草、马[南]蹄金、爵床各五钱。水煎服,连服十余剂。[长]

⑩治咽喉肿痛:白接骨根茎、野玄参各一两[沙],用木器捣烂,绞汁漱咽喉服,连服二至三[中]次。(⑥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医]

【摘录】《*辞典》

白接骨 《中华本草》

【出处】

出自1.《浙江民间草药》。

2.《百草镜》:玉龙盘,一名无骨苎麻。叶类苎麻而薄小,背不白,茎如箸,色明透,至九月,茎白明如水晶,上有细|<<

<<

>>

>>|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