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药 / 正文

中药白矾别名是什么?有毒吗?白矾的功效用途(中药白矾的功效与作用)

白矾 《中国药典》

【拼音名】 Bái Fán

【英文名】 ALUMEN

【别名】明矾、矾石

【来源】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文]提炼制成。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无色[章]或淡黄白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来]凹凸不平,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自]硬而脆。气微,味酸、微甘而极涩。

【化学成份】主含含水硫酸铝钾〔KAl([湖]SO4)2·12H2O〕。

【鉴别】本品水溶液显铝盐(附录Ⅳ)、钾[南]盐(附录Ⅳ)和硫酸盐(附录Ⅳ)的鉴别反[长]应。

【炮制】

白矾: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枯矾:取净白矾,照明煅法(附录Ⅱ D)煅至松脆。

【性味】酸、涩,寒。

【归经】归肺、脾、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沙]祛除风痰。外治用于湿疹,疥癣,聤耳流脓[中];内服用于久泻不止,便血,崩漏,癫痫发[医]狂。

枯矾收湿敛疮,止血化腐。用于湿疹湿疮,[康]聤耳流脓,阴痒带下,鼻衄齿衄,鼻瘜肉。[复]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敷或化水洗患[理]处;内服0.6~1.5g。

【摘录】《中国药典》

白矾 《*辞典》

【出处】《雷公炮炙论》

【拼音名】 Bái Fán

【别名】石涅(《山海经》),矾石、羽涅[疗](《本经》),羽泽(《吴普本草》),涅[培]石(《山海经》郭璞注),矾石(《本草经[训]集注》),理石(《药性论》),白君、明[学]矾、雪矾、云母矾、生矾(《纲目》)。

【来源】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习]结晶。

【原形态】明矾石(《石雅》) 三方晶系。晶形呈细小的菱面体或板状,通[网]常为致密块状、细粒状、土状等。颜色为无[文]色、白色,常带淡黄及淡红等色。条痕白色[章]。光泽玻璃状,解理面上有时微带珍珠光,[来]块状者光泽暗淡或微带蜡状光泽。透明至半[自]透明。解理平行不完全。断口晶体者呈贝状[湖];块体者呈多片状、参差状,有时土状。硬[南]度3.5~4。比重2.6~2.8。性脆[长]。常为碱性长石受低温硫酸盐溶液的作用变[沙]质而成,多产于火山岩中。

【制法】采得后,打碎,用水溶解,收集溶[中]液,蒸发浓缩,放冷后即析出结晶。

【性状】为不规则的结晶体,大小不一。无[医]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康],具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复]易砸碎。气微,味微甜而涩。以色白、透明[理]、质硬而脆、无杂质者为佳。易溶于水或甘[疗]油,不溶于酒精。水溶液显铝盐、钾盐和硫[培]酸盐的各种反应。产甘肃、安徽、山西、湖[训]北、浙江等地。

【炮制】

白矾:拣净杂质,用时捣碎。

煅白矾(又名枯矾):取拣净的白矾,置砂[学]锅内加热溶化并煅至枯干,取出,剁块。

《雷公炮炙论》:"凡使白矾,须以磁瓶盛于火中煅,令内外通[习]亦,用钳揭起盖,旋安石蜂窠于赤瓶之中烧[网],蜂窠尽为度,将钳夹出放冷,敲碎,入钵[文]中研如粉后,于屋下掘一坑,可深五寸,却[章]以纸裹,留坑中一宿,取出,再研。每修事[来]十两,用石蜂窠六两烧尽为度。"

【性味】

酸涩,寒。有毒。

①《本经》:"味酸,寒。"

②《吴普本草》:"扁鹊:咸。雷公:酸,无毒。"

③《药性论》:"涩,凉,有小毒。"

【归经】

入肺、脾、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肺、肝二经。"

②《长沙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治[自]癫痫,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黄疸,黄肿[湖],胃、十二指肠溃疡,子宫脱垂,白带,泻[南]痢,衄血,口舌生疮,疮痔疥癣,水、火、[长]虫伤。

①《本经》:"主寒热泄痢,白沃,阴蚀恶疮,目痛,坚骨[沙]齿。"

②《别录》:"除固热在骨髓,去鼻中息肉。"

③《药性论》:"治鼠漏,瘰疬,疗鼻衄,治齆鼻,生含咽津[中],治急喉痹。"

④《日华子本草》:"除风去劳,消|<<

<<

>>

>>|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