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典》
【出处】李承枯《生药学》
【拼音名】 ān Yè
【别名】桉树叶(《现代实用中药》),蓝[文]桉叶(《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的叶。全年可[章]采,折取老叶,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
蓝桉,又名:灰杨柳、玉树、小球核桃、蓝[来]油木、杨草果桃、灰叶桉。
常绿乔木,高达7米。树皮成薄片状剥落,[自]幼枝呈方形。叶蓝绿色,常被白粉;正常叶[湖]互生,披针形,镰状,长12~30厘米,[南]有腺点,侧脉末端于叶缘处连合;异常叶无[长]柄或具短柄,对生,卵形。花白色,径约4[沙]厘米,单生或2~3朵聚生;萼管和萼片和[中]花瓣合生的帽状体稍扁平,坚硬而有小瘤状[医]突起,外被蓝白色蜡粉,中央呈圆锥状凸出[康],短于萼管,早落;雄蕊多数,数列,花丝[复]白色。蒴果杯状,径1.8~2.5厘米,[理]果缘厚,有4棱及不明显的瘤体或沟纹,果[疗]瓣4,和果缘平齐。果期夏季及冬季。
【栽培】我国南部及西南各地有栽培。
【性状】干燥桉叶呈镰刀状披针形,长12[培]~30厘米,宽2~7厘米,革质而厚,先[训]端尖,基部不对称,全缘,上面黄绿色,光[学]滑无毛。对日光透视,见有无数透明小腺点[习]、并多数红棕色木栓斑点。羽状网脉;叶柄[网]长1~3厘米,扁平而扭转。微有香气,味[文]有清凉感而稍苦。产四川、云南、广东、广[章]西等地。
【化学成份】
叶含挥发油0.92~2.89%,其主要[来]成分是1,8-桉叶素、蒎烯、香橙烯、枯[自]醛、松香芹醇和1-乙酰-4-异丙叉环戊[湖]烯等。又含芸香甙、槲皮甙、槲皮素、L([南]+)-高丝氨酸,还分出桉树素。
花亦含挥发油,其成分和叶中的相似。树皮[长]含鞣质。从该植物得到的焦油中,含愈创木[沙]酚。
【药理作用】用柱层析法从蓝桉中分离出一[中]种物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在[医]试管内对破伤风杆菌及白喉杆菌毒素有解毒[康]效力。家兔皮下注射此物质0.2毫克/公[复]斤后,两周内未见毒性反应。桉叶的水提取[理]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伤寒杆菌的氧[疗]消耗及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此抑制作用和[培]革兰氏反应无关,但和药液浓度成正比。蓝[训]桉中提出的桉叶油在6%以上的浓度,试管[学]内能抗结核杆菌,用于10余例肺结核患者[习](吸入或气管滴入)亦有一定疗效。蓝桉叶[网]浸剂和桉叶油可作为吸入剂用于呼吸系疾患[文],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患者内[章]服后有祛痰作用,哮喘时既可内服又可吸入[来]。桉叶油及蓝桉叶浸剂尚可用于某些皮肤病[自],并作为创面、溃疡、瘘管的冲洗剂。桉叶[湖]油内服后有驱钩虫作用,其鞣酸有轻度收敛[南]性质,其挥发油有驱风作用,挥发油从消化[长]道吸收,部分由呼吸道排泄。此外,桉叶油[沙]尚可用作除臭剂及神经痛患者的镇痛药,有[中]人认为蓝桉叶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毒性】曾有报道桉叶油中毒29例,其中[医]7例死亡。致死量最小的仅3.5毫升,但[康]也有服至30毫升而得以恢复者。中毒症状[复]为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眩晕、乏力[理]、皮肤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脉搏细速、[疗]昏沉欲睡,甚至谵妄、惊厥。病人呼气中有[培]强烈的桉叶油气味,可持续1~2天,有时[训]尿、粪中也有气味。部分敏感患者对常用量[学]亦可引起皮炎。
【性味】
苦辛,凉。
①《广西中药志》:"味苦,性温。"
②《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苦辛,凉。"
【功能主治】 治感冒,流感,痢疾,肠炎,关节痛,膀胱[习]炎,烫伤,疥癣,丹毒,神经性皮炎,湿疹[网],痈疮肿毒。
①《观代实用中药》:"解热,治肠炎及膀胱疾患。"
②李承祜《生药学》:"煎液,治丹毒和其他传染性化脓症。"
③《广西中药志》:"预防感冒和治疗痢疾。"
④《四川中药志》:"治关节痛及作外科手术后之罨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外用[文]:煎水洗、研粉撒或熬膏敷。
【附方】
①治肠炎下痢:桉叶、马齿苋、地锦草、茶[章]叶。煎汤服。
②治关节疼痛:桉叶、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