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
1.1术前护理
1.1.1术前对原发性疾病的处理
解除梗阻,给予留置导尿,可持续引流2周以上,如插入气囊管困难或插管时间长,引起尿道炎者,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1.1.2控制感染
可静脉输注抗生素,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104u膀胱冲洗,0.1%苯扎氯铵棉球擦洗尿道口,每天2次。
1.1.3缓解膀胱激惹状态
口服吲哚美辛25mg。
1.1.4分散注意力,精神放松
邓先锋等[3]研究认为,焦虑能严重影响膀胱痉挛的发生,焦虑病人过分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对膀胱注意力过分集中,对痉挛性疼痛体验加强,使症状扩大化。术前给予有效的心理疏导,讲解手术方式,术后需要带几根管,可能会出现哪些症状,以及注意事项,减轻焦虑。术后要密切观察膀胱痉挛的表现,一旦有先兆,嘱其精神放松,看书或者听音乐分散注意力。
1.1.5消除腹压升高
术前清洁灌肠,防止术后早期排便,因膀胱及直肠肌受腹下神经和骨盆神经支配,若手术后过早过频出现便意,也会促使膀胱痉挛的发生。
1.1.6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uds)
研究表明[4],术前有usb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为87.2%,无usb为16.1%。术前有usb者,术前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胆碱能受体阻滞剂普鲁苯辛及镇静剂地西泮等,可降低膀胱三角区及后尿道的敏感性,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
1.2术后护理
1.2.1保持膀胱冲洗及引流通畅
尿管堵塞、扭曲、受压及引流不畅等,均可诱发膀胱痉挛,膀胱痉挛加重出血,出血后形成凝血块,阻塞管腔又诱发膀胱痉挛,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管道扭曲、受压,保持冲洗液的速度与引流液的速度相一致,根据引流液的颜色调整冲洗速度,冲洗液清亮,可减慢冲洗速度;反之,应加快冲洗速度。如有血块堵塞尿管,用5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边吸出边挤压管腔,快速冲洗,及时冲出膀胱内血块,因为由血凝块堵塞导尿管而引起的膀胱痉挛,不论选用何种镇痛方法或加大镇痛剂量均无效[5]。
1.2.2选择温度适宜的冲洗液
膀胱冲洗液温度是引起膀胱痉挛的重要因素之一,冲洗液温度过低,易刺激膀胱平滑肌,引起膀胱痉挛导致继发性出血[6]。温度过高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使创面渗血量增多,加重膀胱内出血,冲洗液最佳温度20℃~30℃,本组100例病人通过液体加温膀胱痉挛程度减轻,使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降低50%。
1.2.3镇痛泵的应用
硬膜外导管连续给药,有利于阻断膀胱神经的脊髓反射弧,可消除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缓解尿频、尿急、减轻膀胱痉挛的发生。
1.2.1.1自控镇痛泵(pca)的应用
镇痛泵应用时与静脉输液管的三通管连接,也可直接静脉穿刺单独给药。药物配方:利多卡因2.5mg,地塞米松10mg,芬太尼1.2mg(吗啡50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持续静脉给药2ml/h,当病人意识到痉挛痛加剧时,按压控制按钮,每按1次自控按钮,有0.5ml药液注入静脉,间隔时间为20min。一般术后72h拔除镇痛泵,止痛及控制膀胱痉挛效果满意,术后出血少,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冲洗液,也使伴有心肺疾病的病人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7]。
1.2.1.2经硬膜外腔持续注入药物,可明显减少膀胱痉挛发生
每晚吗啡3mg~5mg,用生理盐水10ml稀释后经硬膜外导管一次注入硬膜外腔。用药间隔可视情况适当延长,用药2d~5d后拔除硬膜外导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检查导管、引出部位的皮肤及固定情况,做好清洁护理,协助病人翻身。注入药物前先回抽,确定导管不在蛛网膜下隙方可用药。用药15min后,病人自觉下腹痉挛性疼痛缓解,膀胱满胀感及急迫排尿感减轻至消失。
1.2.4膀胱灌注
利多卡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麻醉剂,用于膀胱黏膜表面麻醉时可降低膀胱敏感性,缓解症状,无明显膀胱局部吸收。用法:从导尿管注入0.25%利多卡因溶液40ml(含利多卡多100mg)。夹管保留30min后,继续常规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膀胱。本组临床应用20例,膀胱痉挛次数减少,冲洗液转清时间缩短。膀胱逼尿肌的舒缩活动与细胞内外钙离子的移动关系密切[8],维拉帕米为钙离子拮抗剂,可抑制逼尿肌肌膜钙离子跨膜移动,从而达到抑制逼尿肌收缩甚至痉挛目的,在尿管充分引流通畅的情况下,给予50ml维拉帕米溶液通过尿管注入膀胱并夹闭保留30min,每天1次,连续应用3d,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明显减少。
1.2.5饮食指导
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即给予流质饮食,并鼓励病人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因为便秘可使腹内压增高及膀胱内压增高,诱发膀胱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