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的、临床类似慢性活动性肝炎,肝脏病理以门脉周围病变为主的非自限性肝炎,具有明显发展为肝硬变的倾向,一般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诊断该病的主要指标为:(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2)Y球蛋白>25克/升,免疫球蛋白G(1gG)>25克/升。(3)fT斑狼疮细胞阳性,抗核抗体(ANA)阳性,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阳性,抗可溶性抗原(抗―SLA)阳性。(4)甲肝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阴性,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丙肝病毒抗体(抗―HCV)阴性,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阴性。次要指标为:(1)发热、关节痛、皮疹。(2)具有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征象。(3)血沉>30毫米/第一小时。(4)病理为门脉及门脉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气球样变性、溶解性坏死、碎屑样坏死、桥形坏死及假小叶形成。凡具备3项主要指标即可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凡具备1项主要的和1项次要指标即可诊为可疑病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抗体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ADCC)、效应T细胞、丙肝病毒、药物及营养代谢等因素有关。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