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针灸入门先学什么 / 正文

针刺麻醉技术及其理论(针刺麻醉技术及其理论知识)

针刺麻醉临床实践60年历程回顾

针刺麻醉技术及其理论是中国医务工作者和科 研人员, 在针刺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的传统针 灸学宝贵经验基础上, 将针刺疗法与外科手术相结 合而创造的一种中国所特有的麻醉方法。作为中西 医结合的典范, 针刺麻醉无疑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具 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 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 为中国原创性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 [ 1 ] 。 回顾针刺麻醉 6 0 年的发展历程, 可分为以下 4 个阶 段: 初创期、 快速推进期、 沉淀巩固期和新发展期。 本文围绕这4个阶段, 就针刺麻醉技术的临床应用 和发展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1 初创期

( 1 9 5 8年— 1 9 6 6年) 1 9 4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直坚持中 西医并重、 中西医结合的方针, 中医和西医相互学 习。了解到针刺在临床上能有效治疗各种痛[文]症后, 1 9 5 8年8月3 0日上海第一人民医院首次在扁桃体 摘除术中采用针刺双侧合谷穴的方法, 在没有使用 任何麻醉药物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章]成功, 消息发表于当年9月5日上海《 解放日报》 。同年 1 2月西安第四人民医院采用电针刺激双侧合[来]谷和 太冲穴麻醉下摘除扁桃体获得成功。同时,[自] 武汉医 学院耳鼻喉科柯渊旋的团队电针刺激合谷、[湖] 扁麻穴 麻醉下完成了1 2例扁桃体摘除术 [ 2 ] 。基于上述针 刺麻醉下扁桃体摘除术的成功开展, 开辟了针刺麻 醉这一新的研究领域。随后, 全国各地都开始尝试将 针刺麻醉应用于临床各种小型手术当中。 1 9 5 9年 1 2月, 由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针灸麻醉研究室 ( 西安市第四医院) 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针刺麻醉 专著— — —《 针灸麻醉》 。

1 9 6 0年, 上海第一结核病院胸外科在主任裘德 懋教授带领下, 联合麻醉科和上海市针灸研究所的 针灸医生, 进行了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并取得成 功 [ 3 ] 。这标志着针刺麻醉这一技术可以应用到大[南]型 手术当中, 从而促进了全国多家单位探寻针刺麻醉 技术在各大、 中、 小型手术中的实践与应用。其中, 整个上海市就将针刺麻醉拓展到颅脑肿瘤切[长]除、 全 喉切除、 脾胃次全切除、 甲状腺次全切除、 剖腹产和 子宫次全切除等手术中 [ 4 ] 。

1 9 6 6 年, 卫生部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针刺 麻醉工作会议, 制定了《 针刺穴位麻醉研究工作二年 规划纲要草案( 1 9 6 6 — 1 9 6 8 ) 》 , 并对推广针刺麻醉的 临床应用和原理的研究均做了重要指示, 针刺麻醉 成就获得肯定。从此, 针刺麻醉在全国范围迅速开 展起来, 手术例数和手术种类迅速扩大。

2 快速推进期

( 1 9 6 7 年— 1 9 7 9 年) 1 9 7 1年7月1 9日, 新华社报道了针刺麻醉获 得成功的消息,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同年, 7月 2 6日, 美国著名记者J a m e s  R e s t o n在《 纽约时报》 头 版发表的文章《 N o w , A b o u t  M y O p e r a t i o n  i n  P e - k i n g 》 和第 6 版的文章《 N o w , L e t  M e  T e l l  Y o u  A - b o u t  M y   A p p e n d e c t o m y i n  P e k i n g 》 , 介绍了其本人 在北京采用针灸疗法治疗阑尾炎术后腹痛腹[沙]胀的经 历, 引起了国际上对针灸疗法的兴趣 [ 5 ] 。 1 9 7 2年尼 克松访华, 尼克松本人及其代表团先后参观了针刺 麻醉下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和肺叶切除手术[中], 从而 以针刺麻醉为契机在国际社会掀起一股针灸[医]热潮, 推动了针灸疗法走向世界 [ 6 ] 。同年, 在上海仁济医 院, 王一山等成功完成了首例针刺麻醉体外循环[康]心 内直视手术, 将针刺麻醉技术和适用病种提升到一 个新的高度。 1 9 7 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 名为《 无影灯下颂银针》 的专门介绍针刺麻醉的电 影。 1 9 7 6 年创办了《 针刺麻醉》 杂志( 现《 针刺研究》 杂志) , 是专门报道针刺麻醉研究的全国性学术期 刊。其创刊号还对当时国外针刺麻醉的情况[复]进行了 梳理和介绍, 包括日本、 苏联和英国等2 0多个国家 当时已开展了针刺麻醉手术。

1 9 7 9年, 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隆重 开幕, 对5 0年代以来针刺麻醉镇痛的临床应用范围 和机制研究做了总结。这一时期, 针刺麻醉工作达 到高潮, 据统计截至1 9 7 9年全国采用针刺麻醉进行 的外科手术总量达到2 0 0余万例, 涉及手术种类近 1 0 0种 [ 7 ] 。上述大量的临床探索和研究证明针刺麻 醉具有安全、 有效、 不良反应少、 生理干扰小及术后 恢复快等优点。

随着前期针刺麻醉临床工作的大量开展和深[理] 入, 逐渐认识到单纯针刺麻醉下施行手术存在镇[疗]痛 不全、 肌肉紧张和内脏牵拉反应等不足。虽然通过[培] 加强术前预测、 穴位选择、 优化针刺参数等方法提高 了针刺麻醉的效果, 但是仍存在上述问题, 难以突 破。 1 9 7 9 年全国针刺麻醉胃大部切除协作组在广 州会议上制订研究计划, 将针药复合麻醉方法列入 探讨 [ 8 ] , 由此开始了针刺麻醉新的一页。

3 沉淀巩固期

( 1 9 8 0 年— 2 0 0 4 年) 上世纪 8 0 年代, 针刺麻醉研究工作进入了巩固 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主要对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和 基本规律进行了探索。针药复合麻醉开展之[训]初的几 年, 仍然对是否在针刺麻醉手术中采用药物存在[学]不 同看法 [ 9 ] 。 1 9 8 1 年全国针刺麻醉手术座谈会肯定 了针药复合麻醉的初步成绩, 从此针药复合麻醉方 法逐渐被大家所接受 [ 1 0 ] 。 1 9 8 2年全国针刺麻醉胃 切除术科研协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1 9 8 6年中国针 灸学会针刺麻醉研究会成立, 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 上海召开。大会制定了新的研究主攻方向:[习] 寻找针 药复合麻醉及其他有利于针刺麻醉效果的新[网]途径和 方法 [ 7 ] 。 1 9 8 9年全国针刺麻醉与针刺镇痛学术讨 论会认识到针刺麻醉处于低潮, 并指出我国针刺麻 醉研究总体上与国外不少国家日益重视的趋[文]势不相 适应 [ 1 1 ] 。 在“ 八五” ( 1 9 9 0年— 1 9 9 5年) 期间, 一些高难度 的外科手术如新喉再造、 肾移植、 大脑功能区及深部 肿瘤切除等在针刺麻醉下获得成功 [ 1 2 ] 。同时经国家 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将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章]列入巩 固课题, 包括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肾移植术研究和针刺[来] 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胃大部切除术操作常[自]规的规 范化研究 [ 1 0 ] 。经研究发现: 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可 显著增强镇痛效果, 减少麻醉药用量, 同时在肾移植 术中患者术后泌尿时间明显提前, 在胃大部切除术 中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快。至“ 九五” ( 1 9 9 6年— 2 0 0 0年) 期间, 由复旦大学医学院牵头进行了国家 “ 九五” 攻关专题“ 优化针药复合麻醉和镇痛的临床 及机理研究” , 深入探讨了针药结合用于麻醉及镇痛 的作用特点和优势, 揭示了针刺不仅具有镇痛作用, 还具有重要的生理保护功能 [ 1 3 ] 。 这一时期, 针药复合麻醉逐渐成为针刺麻醉的 主流, 包含了针刺复合局麻、 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和 针刺复合全麻 3 个方面, 不但加强了针刺麻醉的镇 痛效果, 还有效弥补了以往单纯针刺麻醉手术下肌 肉紧张、 内脏牵拉反应的不足。

4 新发展期

( 2 0 0 5 年至今) 2 0 0 5年7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仁济医院在总 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 再次开展针药结合麻醉下体 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将针刺麻醉用于心脏二尖瓣 成形术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并获得成功。[湖]其中针 刺麻醉下心脏二尖瓣成形术被英国 B B C 制作的《 替 代疗法: 针灸》 收录并播出, 又一次引起国际上的关 注。笔者有幸成为当时的主刀医生。随后笔[南]者率领 的团队进行了“ 浅睡眠、 自主呼吸状态下” 针刺麻醉 心内直视手术与常规气管插管的比较, 表明这一麻 醉方式符合当代医学伦理, 在手术适应证得以扩大 的同时, 又有同等的安全性、 有效性, 明显减少了气 管插管引起的并发症, 减少了患者术后在院时间, 相 应减少了术后抗生素的使用, 术后康复迅速, 从而显 著降低了医疗费用 [ 1 4 - 1 6 ] 。将针刺麻醉改良方式拓 展至肺部手术中, 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1 7 - 1 8 ] 。该技 术获行业内肯定, 国内外媒体均做过专题报道, 包括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桑国卫在内的多名国家和[长]省部级 领导、 专家亲临手术现场观摩。 2 0 0 7年, 时任卫生 部部长的陈竺率团参加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沙], 陈凯 先院士所播放的针刺麻醉开心脏手术录像,[中] 引起极 大震动, 为中医走向世界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 0 1 7 年, 笔者接受法国国家电视台专题采访, 针刺 麻醉心脏手术录像在法国全境播出。笔者带[医]领的团 队还将针刺麻醉技术逐步扩大运用到头颈部[康]、 腹部 和盆腔、 肛肠等各型手术, 进行了大规模的针刺麻醉 实践与研究。实践证明: 在上述部位的优势病种中 采用针刺( 复合) 麻醉技术具有更简便的操作方式、 更好的脏器保护作用、 更高的围术期疗效, 从而使针 刺麻醉从单纯的镇痛镇静向围术期脏器保护[复]、 改善 手术预后方面不断发展、 创新。

同时, 针刺麻醉在临床科研方面受到国家重视, 2 0 0 7年和2 0 1 3年先后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 “ 9 7 3 ” 项目) 资助。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研究, 发现针 药复合麻醉减少了麻醉药物的用量, 削减不良反应, 并具有显著的脏器保护和良性调整作用, 为针刺麻 醉临 床 的 推 广 应 用 提 供 了 坚 实 的 科 学 依 据。在 2 0 1 3年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 “ 9 7 3 ” 项目) 的支持 下, 通过大样本、 多中心的现代临床研究方法, 确定 和发布了《 无气管插管针刺复合药物麻醉下心脏瓣 膜手术的临床应用规范》 和《 甲状腺手术针刺麻醉及 针药复合麻醉应用指南》 [ 1 9 - 2 0 ] 。熊利泽教授团队总 结了近年来针刺麻醉的相关报告, 提示针刺应用于 围术期具有独特的优势, 针刺麻醉将在围术期发挥 重要作用 [ 2 1 ] 。 2 0 1 7 年 1 0 月“ 穴位刺激围术期应用 专家共识” 正式发布 [ 2 2 ] 。 这一时期, 国内外主要围绕针刺麻醉的临床应 用价值开展系统性的临床研究和评价, 例如针刺麻 醉用于胸部手术术后疼痛管理 [ 2 3 ] , 缩短腹腔镜结肠 癌手术后肠麻痹持续时间 [ 2 4 ] , 有效控制手术患者血 糖水平、 改善胰岛素耐受 [ 2 5 ] , 有效减低产科手术椎 管内麻醉所引起的低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程[理]度 [ 2 6 ] 。 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表明, 现阶段针刺麻醉运用已 经从单纯的针刺镇痛、 术中辅助麻醉以减少麻醉药 用量, 逐渐扩展到其脏器保护效应, 提示针刺麻醉在 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独到的优势和价值[疗]

5  结    语

针刺麻醉至今已走过整整 6 0 年的发展历程, 其 间大起大落。在新的时期, 针刺麻醉仍然具有独特 的生命力和发展提升空间。一方面, 针刺麻醉手术 规范还有待完善、 制定和推广。目前仍然可以发现, 针对同一个手术, 各个临床研究采用的针刺方法、 穴 位的选择、 穴位刺激参数千差万别, 且缺乏统一的疗 效评价体系, 导致临床疗效差异明显。因此, 特别需 要开展与针刺麻醉相关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培] 这样更 加有利于对针刺麻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给[训]予客观 的、 科学的评价, 促进国内外针刺麻醉手术规范的形 成, 为针刺麻醉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学]坚 实的基础。同时, 术后加速康复( e n h a n c e d  r e c o v e r y a f t e r  s u r g e r y , E R A S ) 正在成为2 1世纪医学的一项 新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然而, 现有 E R A S缺乏中 医或中西医结合元素和方案。针刺麻醉应用[习]在围术 期不同时期具有独特的疗效, 在加速术后恢复方面 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因此, 我们提出应该建立 麻醉科、 针灸科、 外科、 护理等多学科协作的临床康 复体系, 拓展针刺麻醉技术的应用范围, 从单纯应用 于麻醉和手术期, 扩展至整个围术期, 充分发挥中西 医结合的优势, 形成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针药复 合麻醉围术期综合管理新模式, 建立具有中医自身 特色的 E R A S方案。另外, 我们应该不断拓展针刺 麻醉的内涵和外延, 充分发挥针刺的良性调节作用, 为针刺麻醉的创新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网] 促进中 西医结合医学学科的不断发展。笔者带领的[文]针刺麻 醉团队于 2 0 1 8年率先开展针刺麻醉下冠状动脉造 影术、 针刺麻醉下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介入治疗,[章] 将 针刺麻醉技术拓展到相关疾病常规诊疗中,[来] 积极开 展针刺麻醉新模式的探索。引用黄龙祥研究[自]员在针 刺麻醉诞生5 0 年时对针刺麻醉研究的评价 [ 2 7 ] : “ 针 麻的研究是迄今历时最长、 参加人数最多、 覆盖面最 广、 样本数最大、 检验最严格的针灸现代研究, 几乎 所有的针灸现代研究都能从其中找到进一步[湖]研究的 起点和台阶,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的进步, 人们将 会不断从中获得新的发现和新的启迪, 它的意义也 将远远超出麻醉与手术, 超出针灸, 甚至超出中医和 西医。 ” 因此, 希望相关同仁以此共勉, 共同努力, 薪 火相传, 不断发展, 不断前行。

来源:针刺研究 作者:周嘉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