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方剂 / 正文

方剂调中丸的组成用量_调中丸方歌诀和剂量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调中丸

处方组成

人参(去芦)白术 干姜(炮)各90克 甘草(炙)45克

制法

上药为细末,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主中焦虚寒,下利清谷,腹痛食少者。

用法用量

每服1~40丸,空腹时用温水送下。

备注

本方与《伤寒论》理中汤组成相同,但甘草用量减半。参阅该条。

摘录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普济本事方》卷十:调中丸

处方组成

干姜(炮)橘红 白术 茯苓(去皮)木香 缩砂仁 官桂(去粗皮,不见火)良姜各等分

制法

上药为细末,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温中健脾。主小儿久伤脾胃,腹胀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时用温开水下。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十《圣济总录》卷三十二:调中丸

处方组成

白术1两半,高良姜1两半,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京三棱(炮)1两,红豆蔻半两,干姜(炮)半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伤寒后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二《御药院方》卷三:调中丸

处方组成

赤茯苓1两,白术1两,桔梗(锉碎)1两,泽泻1两,陈皮(去白)1两,干葛1两,滑石1两半,枳壳(麸炒去瓤)1两半,半夏(汤洗7次,焙)1两半,猪苓(去皮)2分,黄芩2分,木通2分,黑牵牛1两半,干生姜3钱。

制法

上为细末,白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剖判清浊,升降水土,流湿润燥,消饮除痰。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宣明论》卷十二:调中丸

处方组成

青皮1两,红皮1两,大黄1两,牵牛3两。

制法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止呕吐,宽利胸膈。主脾胃虚。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温水送下。

摘录

《宣明论》卷十二《鸡峰》卷十二:调中丸

处方组成

人参半两,白术半两,鳖甲半两,柴胡半两,茯苓半两,三棱半两,当归半两,陈皮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化癖进食长肌。主荣卫不和,脾虚多病,肌体清瘦,或发寒热,面色痿黄。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米饮送下。

摘录

《鸡峰》卷十二《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洪州张道人方:调中丸

处方组成

鳖甲(醋炙)1两,当归1两,黄耆1两,人参1两,附子(炮)1两,桂心1两,胡黄连1两,雄黄少许。

制法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肉疳。眼目常痛,饮食不下,食物不消,日渐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汤送下。

注意

忌鱼,油物。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洪州张道人方《圣济总录》一八七:调中丸

处方组成

阿魏3钱(用醋化成膏,入白面和作饼子,焙干),厚朴(捣作粗末,用生姜、自然汁拌匀,慢火铫子内炒干)1钱,白附子(捣作粗末,用醋拌匀,慢火铫子内炒干)1钱,草豆蔻(和皮捣作粗末)1钱(入青盐2钱,入铫子内同炒黄色)。

制法

上为末,酒煮面糊丸,如绿豆大,以丹砂为衣。

功能主治

散宿冷,调脏气。主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一八七《圣济总录》卷三十三:调中丸

处方组成

大黄5两(锉炒),麻仁1两(别研),枳壳(去瓤,麸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前胡(去芦头)1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辟四时疫疠非节之气。主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后以饮送下。微利为度。日晚夜卧服之佳。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三《圣济总录》卷十七:调中丸

处方组成

大黄(锉)4两,鳖甲(醋炙黄,去裙襕)4两,朴消4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4两,莱菔1斤(捶碎,绞取汁),皂荚5挺(去皮,捶碎,用水1升,挼取汁,滤过)。

制法

将前4味为末,以陈醋1升半,同皂荚、莱菔汁煎5-7沸,后入药末,同熬得所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肠风热,秘涩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米汤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七《御药院方》卷三:调中丸

处方组成

赤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陈皮(去瓤)1两,桔梗1两,猪苓(去皮)1两,泽泻1两,黄芩1两,大黄1两,桂(去粗皮)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半,葛根1两半,木通1两半,半夏(汤洗)2两,滑石2两,黑牵牛(生用)6两。

制法

上为细末,水煮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内挟湿热,烦躁发渴,不思饮食,头目昏眩,小便不清,胸膈痞闷,胁肋(月真)胀。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温水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御药院方》卷三《医心方》卷九引《广济方》:调中丸

处方组成

人参5两,茯苓5两,甘草5两,白术5两,干姜4两。

制法

上为细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腹冷气,不能食,及少气。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温酒送服,日2夜1;不饮酒者,煮大枣饮送下。

注意

忌海藻、桃米、酢。

摘录

《医心方》卷九引《广济方》《颅囟经》卷上:调中丸

处方组成

柴胡、茯苓、人参、木香、桂心、大黄(湿纸裹煨)、枳壳(麸炒,去皮瓤)、甘草(炙)、鳖甲(醋炙)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诸疳,或热攻冲心,肺气急,昼夜有汗,日渐羸瘦,不吃乳食。

用法用量

每岁服2丸,至5岁3丸,热水送下。

摘录

《颅囟经》卷上《圣惠》卷八十二:调中丸

处方组成

当归半两(锉,微炒),川椒1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附子1个(炮裂,去皮脐),狼毒半分(炒黄),巴豆10个(去皮心,出油尽),杏仁12个(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细辛1分,豉4合(炒微焦)。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以器盛之。

功能主治

小儿胎寒虚,胀满,不嗜食,大便青,夹白脓,及欲发痫。

用法用量

未满100日儿,每服1丸,以温水送下;3岁儿,每服2丸。以利为度。

摘录

《圣惠》卷八十二《圣济总录》卷五十六:调中丸

处方组成

人参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锉,炒)1两,橘皮(去白焙)1两,白术1两,半夏(姜汁同捣作饼,晒干)1两,沉香1两,槟榔(锉)1两,藿香叶1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厥逆病,三焦不调,升降否隔,颈痛膺肿,胸满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生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六《本事》卷十:调中丸

处方组成

干姜(炮)、橘红、白术、茯苓(去皮)、木香、缩砂仁、官桂(去粗皮,不见火)、良姜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久伤脾胃,腹胀。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后温水送下。

摘录

《本事》卷十《保婴撮要》卷九:调中丸

处方组成

白术5分,人参5分,甘草(炒)5分。

功能主治

小儿脾胃虚寒。

摘录

《保婴撮要》卷九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