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治病,早在几千年前就出现在中国了。《黄帝内经》中记载:“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
这是古人根据阴阳五行理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五音配五脏,五脏配五行,五行配五志。而“五音疗法”就是在此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具体说:宫调乐曲,悠扬和谐,助脾健运,[文]旺盛食欲。商调乐曲特点:风格高亢悲壮、[章]铿锵肃劲,善治躁怒,使人安宁。角音调畅[来]平和,善消忧郁,助人入眠;徵音抑扬咏越[自],通调血脉,抖擞精神;羽音柔和透彻,发[湖]人遐思,启迪心灵。
古语有“百病生于气而止于音”,充分说明[南]了音乐对人们健康的重要性。历史上用音乐[长]治病的例子有很多。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沙]勤于政事,过于忧心,导致形体消瘦,医治[中]数次无效。后来,每天听古曲《宫声》数次[医],心情逐渐由忧郁专为愉快,不药而愈。
现在,五音疗法不仅会用于缓解精神压力、抗焦虑忧郁、治疗失眠等传统领域。还能协同震动、光电、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治疗痛症、脑瘫、功能性消化不良、原发性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潜力。对于健康人而言,在生活中应善于充分利用五音调节情绪,养生保健,才是最实际的。(王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