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 正文

补虚佳品说说丁马甲鱼(丁马甲鱼血酒价格)

鳖文化始于山东

中华鳖之文化始于山东,距今约五千年的历史,《诗经》中早已有记载。在山东临清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话说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又住在山东临清。他发现这里比前两次来时繁华得多,心里一高兴就换上便装,带了几个随从上了街。行到一处热闹所在,感到有些饿,便找了一家干净的饭馆走了进去。店内有一幅楹联“黄河滚滚联东西”,下联“运漕绵绵通南北”,正中一匾,上书:“甲鱼王”。乾隆坐下来问店小二:“你们店有何能敢称甲鱼王?”小二说:“客官,我们店的招牌菜清蒸甲鱼堪称一绝,南下北上、东去四来之客无不一尝为快。我们的甲鱼产自黄河流域古运河之中,个大裙肥、肉细味美,加上我店大厨手艺高超,他烹出的甲鱼滋阴补元,壮阳延寿,可谓甲鱼之王。”听了小二之说,乾隆就点了个清蒸甲鱼,尝过之后连声称赞。对小二说:“取纸笔来,我在你的匾上加个字,取自上下联首字。”于是一挥而就,临清“黄运甲鱼”由此而生,进而名动天下。

传说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临清的“黄运[文]”甲鱼,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中华鳖中的精良[章]之品。

据《清平县志》记载,距今已有2300多[来]年的历史。公元926年,原清平县丁马村[自]马家湖盛产甲鱼,后唐皇帝李嗣源、后晋皇[湖]帝石敬瑭先后曾在此驻扎17年,屯兵万余[南],时值军中瘟疫肆虐,但当地百姓患病者甚[长]少,百姓告知食鳖可防治瘟疫,遂捉而食之[沙],疫情迅解,李嗣源赞誉马家湖丁马甲鱼为[中]“圣鳖”。

《清平县志》还记载了马家湖为清朝宫内养[医]殖特供御品丁马甲鱼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康],乾隆皇帝五次下江南都要御临原清平县清[复]阳驿(现临清魏湾镇驻地),一赏马家湖烟[理]雨,二品丁马甲鱼美味。

2003年,“黄运”牌丁马甲鱼被中国绿[疗]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全国水产品第一个A[培]级绿色食品;2007年,又被国家质检总[训]局认证为中华鳖惟一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学]品。

文献记载五千年

中华鳖作为传统的名贵药材,在我国已有5[习]千年的历史。从《诗经》到首部医学著作《[网]黄帝内经》,从《本草纲目》到《中华本草[文]》,中国人对鳖的认识逐步提升。

《黄帝内经》说“食之滋阴补肾,养人阴气[章]入任脉”。《本草纲目》记载:“鳖甲主治[来]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疾息肉,阴蚀痔[自]核恶肉。鳖肉主治伤中益气,补不足。鳖脂[湖]主治除日拔白发……”《中华本草》中说,[南]“鳖甲滋阴清热,潜阳熄风,软坚散结。主[长]治阴虚发热,劳热骨蒸,热病伤阴,虚风内[沙]动,小儿惊痫,久疟,疟母,症瘕,经闭。[中]

中华鳖作为传统的名贵药材,我国药典规定[医]可用鳖甲入药。中华鳖含动物胶、胶蛋白、[康]维生素D及碘、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17[复]种氨基酸,以及钾、钠、钙、镁、磷、铁等[理]10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滋阴清热、平肝益[疗]肾、破节软坚及消瘀功能。其裙边中含有大[培]量维生素B17,可预防癌症。

鳖全身是宝,鳖甲、头、肉、血、胆等都可入药,据《本草纲目》记载、活血化瘀、滋阴、补血、退热、消瘀;鳖肉可治久痢、虚痨、脚气等病;鳖甲主治骨蒸劳热、阴虚风动、肝脾肿大和肝硬化等;鳖血外敷可治颜面神经麻痹、小儿疳积潮热,并有急缩走血的功能,兑酒可治妇女血痨;鳖卵可治久泻久痢;鳖胆汁有治痔瘘的功效;鳖头干制入药称“鳖首”,可治脱肛、漏疮等。《中药大辞典》记载的用药部位就有8种之多。鳖还被人们认为是很有效的壮阳剂。日本东京大学药学部研究认为,吃鳖可以快速消除疲劳,近年更是提倡运动员比赛前服用鳖汤。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