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性特点】
“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广雅·释言》云:“风,气也。”故“风”并不单指风之邪气。
本穴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在[文]肺俞上方,为肺气出入的必经之处,内应肺[章]脏,亦是风邪侵犯人体之门户。因此,不管[来]是风邪外感还是上气咳逆,治风治气皆宜取[自]之。
同时,风门是督脉与足太阳经之交会穴,膀[湖]胱经主一身之表,督脉统一身之阳,本穴内[南]应于肺,又为风、气出入之门户,故可疏通[长]卫阳、祛风解表、清热宣肺。《针灸甲乙经[沙]》云:“督脉、足太阳之会,风眩头痛,风[中]门主之。……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医]门主之。”灸之能振奋经气,紧密腠理,固[康]表强卫,可以预防伤风感冒。根据腧穴的近[复]治作用,该穴还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用[理]于治疗咳嗽、气喘、胸背疼痛,《针灸大成[疗]》云:“风门,主上气喘气。”循经还可治[培]疗项强背痛,《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训]“风门,治伤寒颈项强。”主治伤风咳嗽,[学]哮喘,鼻塞,风眩头痛,身热胸背痛,痈疽[习]发背,项强,痹证等。
现代常用风门穴治疗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网]、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肺系病症,以及荨[文]麻疹、肩背部软组织疾患等。近年来有报道[章]风门穴针刺后闪罐,对于反复咳嗽有较好疗[来]效。
【操作技法】
风门穴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自]。微向脊柱方向斜刺0.5~1寸,局部酸[湖]胀,有时向肋部扩散;亦可自上而下沿肌层[南]透刺,进针1~1.5寸。但应注意,此穴[长]不可直刺深刺,以免引起气胸。
【诊疗现场】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呼吸道反射,是呼吸道受[沙]到刺激(如炎症、异物)后,发出冲动传入[中]延髓咳嗽中枢引起的一种生理反射,可以排[医]出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保护呼吸道的清洁[康]和通畅,一般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动作,有时[复]亦见于健康人体。但是,对那些超过3周以[理]上无痰而剧烈的干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疗],影响休息和睡眠,增加体力消耗,甚至会[培]引起病症的发展,产生其他并发症。针刺风[训]门穴能够有效治疗此类慢性咳嗽。
如治王某,女,54岁,2个月前感冒后咳[学]嗽,入夜加重。开始咳痰量多,色白黏稠,[习]服用抗菌药物及化痰止咳药治疗,1周后痰[网]液逐渐减少,现干咳少痰,咳声响亮有力。[文]心脏及肺部听诊无异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章]总数正常,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粗。
针灸治疗处方:风门、肺俞、膈俞、天突、[来]膻中。
刺法:风门、肺俞、膈俞,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局部酸麻胀感;天突穴用先直刺0.2~0.3寸再将针尖朝下,沿胸骨柄后缘刺入约1.5寸;膻中穴沿皮向下平刺1寸。留针20分钟。重用穴位处理:起针后,在风门穴处闪罐至皮肤潮红,留罐5~10分钟。隔日1次,治疗5次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