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方剂 / 正文

方剂八正散的组成用量_八正散方歌诀和剂量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八正散

处方组成

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文]、甘草,各一钱。滑石(二钱),加木香([章]加一钱.尤佳)。

功能主治

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来],不拘时温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自]剂局方》:八正散

处方组成

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湖]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南].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炮制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长]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沙]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中]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医]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康]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少与之[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理]局方》卷六:八正散

处方组成

车前子 瞿麦 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疗]

制法

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培],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训]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学]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习]淋。

用法用量

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网]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小儿量[文]力少少与之。

备注

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章]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来]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自]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湖]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南]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症因脉治》卷[长]四:八正散

处方组成

瞿麦、滑石、木通、萹蓄、甘草、车前子、[沙]山栀、赤茯苓。

功能主治

中热泻,二便皆滞。

用法用量

应下者,加大黄。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局方》卷六:八正散

别名

八珍散

处方组成

车前子1斤,瞿麦1斤,萹蓄1斤,滑石1[中]斤,山栀子仁1斤,甘草(炙)1斤,木通[医]1斤,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1斤[康]

制法

上为散。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中医杂志》(1985;8:57):八[复]正散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体外无明显抑菌和[理]杀菌作用,但能显着地抑制尿道致病性大肠[疗]杆菌凝集人的P型红细胞及粘附尿道上皮细[培]胞的作用,后者的抑制率达95%(P<0[训].001)。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消炎,利水散结,通[学]便。主湿热下注,热淋,血淋,石淋,或小[习]便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心经邪热上炎,口[网]舌生疮,咽干口燥,目赤睛疼,唇焦鼻衄,[文]咽喉肿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现用于泌尿[章]系感染,泌尿系结石,产后及术后尿潴留等[来]。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自]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湖]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南]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长]妊娠心气壅,胎气八个月散坠,手足浮肿,[沙]急痛下安,难产。小儿伤寒壮热,及潮热积[中]热,斑疮水痘,心躁发渴,大便不通,小便[医]赤涩,口舌生疮。心经实热,或思虑劳神,[康]或饮食太过,致使三焦发热,心火愈炽,目[复]大眦赤脉传睛。阳水为病,脉来沉数,色多[理]黄赤,或烦或渴,小便赤涩,大便多秘。下[疗]疳、便毒,小便淋漓,脉证俱实者。妊娠转[培]胞,小便不通者。石淋,尿则茎中作痛,常[训]带砂石,因膀胱蓄热日久所致。

临床应用

1.小便不通:一小儿患腹痛,小便不利,[学]大便干实,此形病俱实,先用八正散二剂,[习]二便随通;又用加味清胃散二剂,再用仙方[网]活命饮一剂而痊。

2.肾盂肾炎:以八正散随证加黄连、黄柏[文]等治疗辨证为湿热蕴结型的急性肾盂肾炎女[章]性菌尿67例。该组病例经尿菌培养均有不[来]同程度的致病菌生长,其中大肠杆菌35例[自],菌落计数均在10万以上。结果治愈54[湖]例,(临床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南]2次均为阴性),临床治愈5例(临床症状[长]消失,尿检正常,尿菌培养尚未转阴),无[沙]效8例。

3.泌尿系感染: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泌尿[中]系感染属膀胱湿热型者94例。结果痊愈和[医]基本治愈者共86例。

4.泌尿系结石:以八正散加减为基本方([康]海金沙50g,金钱草50g,牛膝30g[复],滑石50g,大黄20-30g,木通1[理]5g,车前子20g,萹蓄20g,瞿麦2[疗]0g,石韦20g,甘草10g),每日1[培]剂,冲服消石散(地龙、鸡内金、琥珀,按[训]3:2:1比例配制,共为细末)15g,[学]治疗泌尿系结石34例。结果治疗后排尿者[习]21例,结石下移2厘米以上者9例,总有[网]效率为88.3%。本组中,共排出结石2[文]8块,平均排石时间为6.2天,最短3天[章],最长为108天。

5.下疳:尹性初治一患者,小便涩痛,尿[来]血,阴茎肿大,皮破水流,花柳科所谓下疳[自]是也。病属血淋阴肿,系热毒侵入血室,遗[湖]入膀胱,郁结不能渗泄故也。治拟仿八正散[南]之旨,清热渗湿,解毒行瘀。萆薢、栀子、[长]车前子、瞿麦、萹蓄各三钱,升麻一钱,大[沙]黄、银花各二钱,生甘草梢、琥珀末各一钱[中]。另用黄连末,甘草末各二钱,用白蜜调搽[医]。服四剂肿消大半,再服四剂而愈。

6.产后及术后尿潴留:以八正散加减(萹[康]蓄、瞿麦、滑石各15g,木通3g,车前[复]子9g,甘草梢6g,元明粉9~15g分[理]冲),治疗自然产、手术产以及其他下腹部[疗]手术所致的尿潴留32例。结果获效者(服[培]药后4小时内自行排尿)15例,缓效(服[训]药后4~8小时内排尿,但不通畅,须服药[学]2~5剂始愈)17例。

用法用量

八珍散(《得效》卷十六)。本方改为汤剂[习],名“八正汤”(见《宋氏女科》)。

注意

孕妇及虚寒病者忌用。本方多服会引起虚弱[网]的症状,如头晕、心跳、四肢无力,胃口欠[文]佳。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阳、手少阳药[章]也木通、灯草清肺热而降心火,肺力气化之[来]源,心为小肠之合也;车前清肝热而通膀胱[自],肝脉络于阴器,膀胱津液之府也;瞿麦、[湖]萹蓄降火通淋、此皆利湿而兼泻热者也。滑[南]石利窍散结;栀子、大黄苦寒下行,此皆泻[长]热而兼利湿者也。甘草合滑石为六一散,用[沙]梢者,取其径达茎中,甘能缓痛也;虽治下[中]焦而不专于治下,必三焦通利,水乃下行也[医]

2.《医略六书》:热结膀胱,不能化气,[康]而水积下焦,故小腹硬满,小便不通焉。大[复]黄下郁热而膀胱之气自化,滑石清六腑而水[理]道闭塞自通,瞿麦清热利水道,木通降火利[疗]小水,萹蓄泻膀胱积水,山栀清三焦郁火,[培]车前子清热以通关窍,生草梢泻火以达茎中[训]。为散,灯心汤煎,使热结顿化,则膀胱肃[学]清而小便自利,小腹硬满自除矣。此泻热通[习]窍之剂,为热结溺闭之专方。

3.《医方论》:此方治实火下注小肠、膀[网]胱者则可。若阴虚夹湿火之体,便当去大黄[文],加天冬、丹参、丹皮。琥珀等味,不可再[章]用大黄,以伤其元气。

4.《成方便读》:此方以大黄导湿热直下[来]大肠,不使其再下膀胱,庶几源清而流自洁[自]耳。其既蓄于膀胱者。又不得不疏其流。以[湖]上诸药,或清心而下降,或导浊以分消,自[南]然痛可止热可蠲,湿热之邪尽从溺道而出矣[长]

摘录

《局方》卷六《症因脉治》卷四:八正散

处方组成

瞿麦、滑石、山栀、木通、甘草、车前子、[沙]泽泻、赤苓、淡竹叶。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主湿热痢,无表邪,腹痛后重。[中]

摘录

《症因脉治》卷四《痘疹全书》卷上:八正[医]

处方组成

木通、赤茯苓、滑石、甘草、连翘、升麻、[康]猪苓、淡竹叶、瞿麦、灯心。

功能主治

痘疹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上《片玉痘疹》卷三:八正[复]

处方组成

大黄(酒炒)、滑石、甘草、赤芍、瞿麦、[理]车前子、木通、赤茯苓、萹蓄。

功能主治

痘疹发热,小便不通者。

用法用量

灯心、水竹叶引,水煎,热服。

如人事虚者,去大黄,加泽泻。白术、猪苓[疗]

摘录

《片玉痘疹》卷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培]八正散

组成

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 、甘草炙 、木通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训]500g)。

用法

上为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学]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小儿量力少[习]少与之。现代用法:共为散剂,每服6~1[网]0g,加灯心草煎汤送服;或加灯心草作汤[文]剂,水煎服,用量酌定。

功效

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

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漓不畅[章],甚则癃闭不通,小腹胀急,口燥咽干,舌[来]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本方证为湿热下注,蕴结膀胱所致。湿热蕴[自]结膀胱,水道不利,故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湖],淋漓不畅,甚则癃闭不通,小腹胀急;邪[南]热伤津,故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沉数,[长]均为湿热之征。治宜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沙]方中篇蓄、瞿麦苦寒,善清利膀胱湿热,引[中]湿热下行,为君药。滑石、木通、车前子均[医]能清热利尿,通淋利窍,为臣药。栀子通泻[康]三焦之火,大黄通腑泻热,使湿热之邪从二[复]便分消,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理];加少量灯心草导热下行,为使药。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湿热淋证的常用方[疗],以尿频尿急,溺时涩痛,舌苔黄腻,脉滑[培]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膀胱炎、尿道[训]炎、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学]等属湿热为患者。

注意

凡劳淋体虚者,不宜使用本方。

方歌

八正木通与车前,篇蓄大黄滑石研,甘草瞿[习]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热淋痊。

摘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