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药 / 正文

中药白花蛇别名是什么?有毒吗?白花蛇的功效用途(中药白花蛇的功效与作用)

白花蛇--《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 Bái Huā Shé

【来源】 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文]s(Gunther)的幼蛇干燥尸体。

【性味】甘、咸,温;有毒。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章]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抽[来]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3~4。5g。研粉吞服1~1。5g。

【备注】(1)对风湿痹痛、筋脉拘急等症[自],可配伍豨签草、独活、威灵仙等药同用;[湖]治口眼喎斜、语言蹇涩,或筋脉挛急、肌肉[南]麻痹等症,可和全蝎、当归、羌活、白芷等[长]配伍应用,或浸酒服。治破伤风,痉挛抽搐[沙]及小儿惊风痉厥,配伍乌梢蛇、蜈蚣等药同[中]用。此外,白花蛇又可用于痲疯,疥癣,具[医]有祛风攻毒之效,可和乌梢蛇、雄黄等药同[康]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白花蛇--《辞典》

【出处】《开宝本草》

【拼音名】 Bái Huā Shé

【来源】

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或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复]幼蛇等除去内脏的全体。

①五步蛇

多于夏季捕捉,一般用长竹竿和铁丝做成套[理]索捕取。捕得后,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疗],用竹片撑开后焙干,或不用竹片撑开,直[培]接焙干。商品统称为"大白花蛇"。撑开焙干者又称为"蕲蛇鲞";直接焙干者称为"蕲蛇棍"。

②银环蛇

于夏季捕捉幼蛇,剖腹除去内脏,盘成圆形[训],用竹签撑开后焙干。商品称为"金钱白花蛇"。

【原形态】

①五步蛇又名:褰鼻蛇(《开宝本草》),[学]蕲蛇(《纲目》),百步蛇、盘蛇、棋盘蛇[习]、五步跳、龙蛇、尖吻蝮。

全长54~180厘米.头大、扁平,呈三[网]角形,如犁铲状。尾端侧扁、尖锐。吻鳞和[文]鼻间鳞向上突出;吻鳞之长为宽的2倍。前[章]额鳞大,略呈五角形,额鳞较小;颅顶鳞比[来]眼上鳞大。鼻孔大,开口于2鼻鳞之间。后[自]鼻鳞向内凹入呈弧形。眼前鳞2片,眼后鳞[湖]1~2片,眼下鳞1片。前颞鳞2片,后颞[南]鳞4~5片。上唇鳞7片,其中第3、4片[长]最大;下唇鳞9~11片,前3片和前颏鳞[沙]相接。,体鳞有显着起棱,成23~21~[中]17行。腹鳞157~171片,肛鳞单一[医],尾下鳞40~60对,其前端的1~10[康]片常不成对。体背面灰褐色,两侧有"∧"形大斑纹24个,斑纹暗褐色,边缘浓褐色[复],其顶点常在背中线上相接,将背面隔成斜[理]方块形,头顶暗黑色,头侧灰黄色,上唇下[疗]缘有灰褐色不规则小斑点,吻端尤多。眼前[培]鳞至口角,有一大形黑褐色斑。腹面黄白色[训],两侧有直径约2鳞左右的黑色圆斑。

栖于山地森林中,常盘居落叶下或岩洞内,[学]行动缓慢。多以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习]唾腺中具强烈的出血性及溶血性毒。分布浙[网]江、福建、台湾、湖南、湖北、江西、广东[文]、广西等地。

本动物的头部(白花蛇头)、眼睛(白花蛇[章]目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②银环蛇,又名:银报应、寸白蛇、多条金[来]甲带、白节蛇、手巾蛇、断肌甲。

全长30~160厘米。头小,尾细长而尖[自]。吻鳞宽大于高;鼻间鳞宽约为其长的1.[湖]5倍;前额鳞宽大于长,长为鼻间鳞长的2[南]倍;颧鳞长稍大于宽;眼上鳞的长约和前额[长]鳞长相等;颅顶鳞长约为额鳞和前额鳞之和[沙]。鼻孔椭圆形,开口于2鼻鳞之间。眼小,[中]眼前鳞1片,眼后鳞2片,无颊鳞。前颞鳞[医]1~2片,后颞鳞2片。上唇鳞7片,第3[康]、4两片入眼;下唇鳞7片,前4片和前颊[复]鳞相接。体鳞光滑,15行;背中央的一行[理]鳞片特别大,呈六角形。腹鳞198~21[疗]8片。肛鳞单一,尾下鳞单行,40~53[培]片。体背面黑色或蓝黑色,有宽约1鳞左右[训]的白色环带斑纹37~61个。头顶深紫褐[学]色。腹面白色而略有灰褐色小斑点。尾部腹[习]面紫褐色,白色环带也很明显。

栖于平原、山地、水边等草丛中,亦常侵入[网]人家屋内。多夜间活动,以鱼,蛙、蛇、鼠[文]等动物为食。唾腺中具强烈的神经性毒。

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南、湖北[章]、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

①大|<<

<<

>>

>>|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