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中药 / 正文

中药白背三七别名是什么?有毒吗?白背三七的功效用途(白背三七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白背三七 《*辞典》

【出处】《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 Bái Bèi Sān Qī

【别名】大肥牛(《广州植物志》),土生[文]地、白仔菜药、散血姜(《广西药植图志》[章]),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来]地滚子,大救驾、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自]七(《云南中草药》),大绿叶、接骨丹([湖]《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根及根茎。秋[南]、冬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白子菜,又名:鸡菜。多年生草[长]本,高30~50厘米。根茎块状。茎紫红[沙]色,被短毛。叶根生;长卵形成矩圆状倒卵[中]形,长9~15厘米,宽8厘米,先端钝或[医]短尖,基部楔尖,有时有两耳,叶缘具不规[康]则缺刻及锯齿,并有灰白色短缘毛,上面绿[复]色,秃净或疏被灰白色短毛,主脉上较多,[理]下面浅绿色或紫红色,主脉突出,上被疏短[疗]毛,网脉干时呈黑色;叶柄短或无。花茎根[培]出,疏被短毛。头状花序顶生,数朵,径1[训]~1.5厘米;总苞2轮,缘状披针形,外[学]轮短,疏寓,内轮覆瓦状排列,倍长于外轮[习],疏被灰白色短毛;花全部管状,金黄色;[网]雄蕊5,花药联合,内藏,着生于冠管的1[文]/2处;雌蕊花柱细长,外露,柱头2裂。[章]瘦果成熟时深褐色,有线条,冠毛白色。花[来]期春束至冬初。

【生境分布】喜生于潮湿的阴地上。分布台[自]湾至华南。西南一带。

【性状】根茎肥大、肉质,呈团块状,径2[湖]~3厘米,新鲜时灰黄色,侧生茎芽多枚,[南]短圆锥状,有的可见环节。折断面灰白色。[长]产广西等地。

【性味】

甘,凉。

①《广西药植图志》:"味甘,性凉。"

②《广西中药志》:"味淡,性平,无毒。"

③《云南中草药》:"咸微辛,寒,有毒。"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治支气管炎,肺结核[沙],崩漏痈肿,烫伤。跌打损仿,刀伤出血。[中]

①《广西药植图志》:"煮汤内服,凉血解毒;捣烂外敷跌打伤,消[医]肿散瘀;又用以敷热痈,散痛消肿。经九蒸[康]十晒,浸酒或煎汤服补血。"

②《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治骨折,外伤出血,[复]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浸[理]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

①治疮痈,消肿散毒:土生地、雾水葛等分[疗]。捣烂敷。(《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烫火伤、刀伤:大绿叶根粉,加糖调成[培]糊状,包患处。(《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跌打损伤:土生地、荆芥等分。捣烂,[训]好酒炒敷。(《广西药植图志》)

【备注】本植物的茎叶(白背三七茎叶)亦[学]供药用,另详专条。

【摘录】《*辞典》

白背三七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云南中草药》

【拼音名】 Bái Bèi Sān Qī

【英文名】 root and rhizome of Divaricate Gynura

【别名】大肥牛、枪刀药、清心菜、土生地[习]、白仔菜药、散血姜、土田七、白血皮菜、[网]胡豆七、胖儿草、三百棒、地滚子、磊救驾[文]、百步还阳、石三七、树三七、大绿叶、接[章]骨丹、玉枇杷、金丝枇杷、白东枫、厚面皮[来]、鸡菜、白番苋、白红菜、疔拔、叉花三七[自]、大晕病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nura diuaricata (L.) DC. [G. oualis DC.; G.pseudo-china (L.) DC.]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湖]

【原形态】白子菜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茎块状,坚实,具多数细长须根。茎圆柱形,常常紫红色;被白以柔毛。单叶互生,多聚生于茎的下部,稍厚,略带肉质;茎下部叶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卵形,长5-12cm,宽2.5-4.5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有时有两耳,边缘有粗锯齿和白色睫毛,齿尖有腺体,两面具柔毛,有短叶柄;茎上部叶的边缘有时作不规则的羽状分裂,无叶柄。头状花序排列成扩展的伞房花丛,黄色;总苞1列,总苞片膜质,总苞基部有数枚小苞片;全为管状花,冠管上部|<<

<<

>>

>>|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