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学方剂 / 正文

方剂小青龙汤的组成用量_小青龙汤方歌诀和剂量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青龙汤

处方组成

半夏(汤洗.七钱),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根节)、肉桂(去皮)、芍药,各一钱半。甘草(炙.一钱),五味子(五分)。

功能主治

治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青龙汤

处方组成

干姜(炮)、细辛(去叶)、麻黄(去节.根)、肉桂(去粗皮)、芍药、甘草(炒),各三两。五味子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作片)二两半。

炮制

上将七味为粗末,入半夏令匀。

功能主治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溢饮,身体疼重,及咳逆倚息不得安卧;或因形寒饮冷,内伤肺经,咳嗽喘急,呕吐涎沫,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后。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伤寒论》:小青龙汤

处方组成

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功能主治

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用法用量

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备注

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

摘录

《伤寒论》汉·张仲景《伤寒论》:小青龙汤

配方组成

麻黄三两,去节(9克);芍药三两(9克);细辛三两(3克);干姜三两(6克);甘草三两,炙(6克);桂枝去皮(6克);五味子半升(6克);半夏半升,洗(9克)。

用法用量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咳嗽气喘,痰多清稀,甚则咳喘不能平卧,或干呕,或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方解

小青龙汤证为素有内饮,复感风寒,外寒引动内饮所致。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则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外寒引动内饮,致寒饮犯肺,肺失宣降,故喘咳痰稀量多,甚则不得平卧;若胃气随肺气上逆,则干呕;若水饮溢于肌肤,则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而脉浮为外寒里饮之证。治宜解表与化饮配合,使外邪得解,内饮得化。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解表,且麻黄能宣肺平喘咳,桂枝能温阳化内饮,共为君药。干姜、细辛为辛温之品,既温肺以化内饮,又辛散助以解外寒,为臣药。辛温发散,易耗伤肺气且伤津,故用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益阴血而敛津液,二药与辛散之品相配,既增强止咳平喘之功,又防麻桂辛散太过,散收相配,相制相成;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共为佐药。方中干姜长于温暖脾肺而化饮,细辛长予解表温肺而化饮,五味子长于收敛肺气而止咳,凡寒饮犯肺之咳喘,三药合用,无有不验,是温肺化饮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于辛散酸收之间,兼佐、使之用。药虽八味,配伍严谨,既可发表散寒,化饮平喘,又能敛肺兼顾正气。

临床应用

1.用方要点:小青龙汤为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咳喘证的常用方,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小青龙汤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水肿、肺心病等属于寒饮犯肺者。

3.使用注意:方中药物多为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方歌

小青龙治痰饮证,麻桂干姜芍草同,更有夏辛兼五味,温阳化饮此方宏。

摘录

汉·张仲景《伤寒论》

相关文章

@长沙湖湘杏林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04542号-2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网站地图.技能证书报名